-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水城市 by第四组 组员: 吴冰清 历史学 王灵思 历史学 柯惠 历史学 万晓敏 历史学 凌梓旋 历史学 黄炜词 艺术设计 邱康兰 英语 方灿 数学与应用数学 李芳 生物科学 谢冬惜 生物科学 定义 山水城市是钱学森于1990年首先提出的。 山水城市是从中国传统的山水自然观、天人合一哲学观基础上提出的未来城市构想。 吴良镛认为“山水城市是提倡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发展的,其最终目的在于建立‘人工环境’(以城市为代表)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人类聚居环境”。 特色 山水城市的特色是使城市的自然风貌与城市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其规划立意源于尊重自然生态环境,追求相契合的山环水绕的形意境界,继承了中国城市发展数千年的特色和传统。 但是,与其它未来城市理论相比,山水城市更多的只是一种构想,这方面的研究探索也很有限,而且缺乏解决现代城市问题的一套完整思路和可行方案。 山水城市作为理论本身并不完善,仅处于构想之中,人们也不能对此有更多的苛求。 山水概念的源流: 源于孔子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孔子的本意是采用“比德说”来阐明君子“智”与“仁”的德性。 由于孔子“君子比德”一说是以热爱与向往自然为出发点,从自然山水(审美对象)那里领悟到与“智者”、“仁者”相似的品性与性情,从而生发美感, 因此“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一语遂成为影响后世自然美学思想的重要观念,它集中体现了古代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观,高度概括了古代中国审美文化的主要精神。 “山水”一词更是成为“自然”、“风景”的代名词,并派生出“山水术”(风水术)、“山水画”(山水园)、“山水宫苑”,甚至“山水诗”、“山水小品”(山水散文)、“山水论”(山水游记)等山水艺术门类,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山水美学和山水文化体系。 “山水术”与“山水美学特征” “山水术”主要研究对象的自然性 (1)风水“三纲” ①“气脉”即“龙脉”,就是山系,山系似行龙,古人以龙名之,宅居与墓葬都要选择在有生气的龙脉之上。 ②“明堂”,类似封建衙署前的场地,它是风水中众砂聚会之所,后有枕靠,前有朝案,左右有龙虎砂山,四周群山环抱,据说这样的场地能藏风聚气,宜于宅居或墓葬。 ③“水口”,为“一方众水所总出处也”,亦即两山夹峙、左环右绕的水流出口。 (2)风水“五常” ①“龙要真”,即真龙缠护重重,迎送叠叠,左右两大水环抱有情。 ②“穴要好”,即真龙所结之的“穴”, 凹凸分明,穴土五色,红黄滋润。 ③“砂要秀”,即秀砂左旗右鼓,前帐后屏,形如眠弓,朝拜明堂。 ④“水要抱”,即抱水上开下合,似虾须蟹眼, 金鱼牛角,玉带金城。 ⑤“向要吉”,即朝向要好,方有生旺。 山水美学原理: 1. 山水相依,刚柔相济 风水术认为理想的宅居环境是有山有水、背山面水或山环水抱;如果山、水要素缺一,即使山形或水形再好,亦徙具吉形却无真意。 2. 均衡对称,和谐统一 风水术之所以崇尚前有朝案,后有靠山,左有龙砂,右有虎砂,原因之一就是要在大自然中闭合与界定出一个均衡有限、亲近可感的外部空间来。 山水城市规划设计思想: 1. 城市选址在山水交会处,使城市天然地具备自然山水要素,从而极其便利地形成浑然一体的“山水城”。 (1)有山有水的地段,便于植树造林,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形成宜人的生态循环。 (2)山水交会意味着阴阳、刚柔、动静的对比与统一、相乘与相生,符合“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的山水审美观念。 (3)并非所有城市选址均能山水交会,此时则可退而求其次,尽量选择滨水地段筑城,以水代山。 2. 城市规模与山水聚结相吻合,具有科学合理的环境容量。 (1)风水认为,“山水大聚之所必结为都会,山水中聚之所必结为市镇,山水小聚之所必结为村落墓地”。 (2)这种聚结观念,从区域环境容量出发,较好地界定了我国古代山水城市建设规模与人口容量,既满足了山水城市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又避免了城市的盲目蔓延及其对于山水环境的破坏。 3. 城市形态与山水要素相互渗透、紧密配合,并赋予象征性。 (1)风水最为推崇矩形、方形等规整形制,认为矩形有利于气的流动,同时矩形的四正四隅对应着“天之四灵”(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与八卦八风,代表了风向和四方四灵观念,故为吉。 (2)风水也极偏爱那些因受自然地形限制而呈不规则状的城市形态 4. 城市布局结构与山水要素相均衡与统一。 (1)风水总是首选“龙虎正体”的均衡山水图式;该图式的龙虎砂山均出于穴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