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经济史专题》演示文稿-课件设计.ppt

《唐宋经济史专题》演示文稿-课件设计.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同时农耕区还向北扩张直达阴山脚下。汉武帝曾派卫青、李息“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并且“募民徙朔方十万口”,带动了河套地区农业的发展,这里被称为“新秦中”。 2.关东地区 黄河中下游地区在汉代被称为关东,又称山东,包括着战国时期的三河、齐鲁、燕代三个区域,范围广大。 这里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关东经济的特点是农业发达,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都以农业为基础,是农业经济的一部分。 关东农业的发展与此地人口密集不无关系,全国60%的人口集中于关东,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公里百人以上的11个郡国全部在关东地区。 这里过度集中的人口为经济造成压力,导致“地小人众”的矛盾,出现了“内郡人众,水泉荐草不能相赡”的现象。 渤海郡,在宣帝时当地人还是“好末技,不田作”,牛耕也不普遍,在太守龚遂的倡导下,农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从汉初开始,关东地区每年都要向关中漕运大量粮食,汉武帝时达到400万石以上。 由于关东人多地少,农业剩余劳力就较多。从事家庭手工业的经营成为养家糊口的必需。“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齐、鲁、粱、宋一带丝织业闻名全国,特别是齐地“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 西汉仅有的两个服官就设在临淄和襄邑(今河南睢县)。 无论是齐地人通鱼盐女工,还是鲁人趋商贾、周人巧伪趋利,都是与小农经济息息相关的,是农业经济的一部分。 汉代关东地区的其他手工业也很发达,如冶铁业,西汉的46个铁官中有32个在关东,规模较大的邯郸、宛、鲁也都在关东。 两汉的经济都会更多地分布于关东地区。 当时邯郸、温、荥阳、洛阳、临淄、宛(今河南南阳)都是繁华的经济都会,反映了关东地区商业的发达。 3.江淮地区 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重点虽在黄河流域,但从东汉开始,江淮以南地区也有了一定发展。 西汉时期,江淮地区经济还停留在战国时代的水平。班固描述江南经济为;“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蠃蛤,食物常足。故皆窳偷生,而亡积聚,饥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这种景象与司马迁对江南经济的描述完全一样。新莽时期,“荆、扬之民,率依山泽,以渔采为生”,农业生产没有多大进步。 西汉末年中原战乱,灾荒不止,人民开始南迁。 除了人民自发的南迁,东汉政府也有计划地向荆扬移民。人口的南迁,不仅带来了劳动力,也带来了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开始发展。 如建初年间,王景为庐江太守,“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內丰……。又训令蚕织,为作法制”。 西汉的会稽郡,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在东汉时划分为吴和会稽两个郡。吴和江陵都是长江流域的一方都会。江淮农业的发展最主要表现在粮食产量的提高。 东汉安帝永初七年(113年),东汉政府“调零陵、桂阳、丹阳、豫章、会稽租米,赈给南阳、广陵、下邳、彭城、山阳、庐江、九江饥民” 。 唐宋經濟史専題 西周以前的主要经济区是黄河中下游平原; 从西周开始,泾渭流域成为新的经济区;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五大经济区; 西汉时期关中地区和关东地区的经济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北方黄河流域基本经济区,而南方江淮地区则相对落后。 一、中国古代经济区的出现 中国古代经济以农业为根本,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主体。所谓经济区的划分,虽然包含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因素,但主要是建立在农业基础之上的。早期的农业区与经济区含义相当。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出现了原始农业,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原始社会遗址分布图 商代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农作物品种繁多、酿酒业发达。根据甲骨文的记载,当时的粮食作物有黍、稷、粟、麦、稻、菽等。 畜牧业是除农业外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渔猎作为农牧业的补充,在商代仍占有一定的地位。 商代青铜制造技术已相当成熟,“司母戊大方鼎”制作雄伟,举世无双。卜辞中的“蚕、桑、丝、帛”等字的出现,证明了蚕桑和丝织业的兴盛。 商代中后期,一个新兴的农业区在泾渭流域崛起,即所谓的关中平原,在现在陕西省的中西部。 关中地属雍州,“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 。 三圃制耕作取代了抛荒制,田间管理也有很大进步,业生产水平大幅提高。 《诗经·周颂·丰年》云:“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 《诗经·小雅·楚莰》亦云:“我艺黍稷,我黍与与,我稷翼翼,我仓既盈,我庾维亿。”都

文档评论(0)

花好月圆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