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回顾拓展四.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六年级上回顾拓展四

1.默读成语故事,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讲述的内容,思考:故事中哪些话解释了“竭泽而渔”这个成语? 2.再读故事,讨论:“竭泽而渔”的策略对于当时的晋国有什么好处?从故事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种策略存在的问题? 3.“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为了一时之利,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你是怎么体会这句话的? 这句话蕴含深刻的道理:不能只顾眼前利益,目光短浅,而应该目光长远,从长计议。 4.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5.回顾我们本组单元所学的课文,想一想:还有什么也关系到长久之计,也需要长远规划? 故事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的《首时篇》。 成语意思 泽:池、湖。渔:捕鱼 掏干了水捕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而应该从长计议、合理规划。 一起学应用 1、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不能竭泽而渔。 2、竭泽而渔是目光短浅的表现。 请用“竭泽而渔”造句。 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楚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之而已。”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一时之务也。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 春秋时,鲁昭公被自己的大臣们逐出国,逃亡到了齐国。 齐景公对此感到有些不解,他对鲁昭公说:“你正是年轻有为的时候,怎么就把国君的位置丢了呢?” 鲁昭公回答说:“刚开始的时候,我的大臣们都对我很好,很多人经常鼓励我,而我没有亲近他们,也有很多人经常劝诫我,而我也没有听信他们。因此,慢慢的大家也不再亲近我、劝诫我,我既在朝廷内没有心腹亲信,广大百姓也不支持我,真正爱护我的人一个也没有,奉承我、欺骗我的人反倒越来越多。我就好比秋天的蓬草,表面上枝叶似乎还很好看,其实根茎都已经枯萎了。秋风一起,于是 连根拔掉了。” 齐景公听了,认为颇有道理,便把这番话转告齐国大夫晏子,齐景公对晏子说:“要是现在有可能让昭公回鲁国去,大概他可以成为一个贤明的国君了吧?” 晏子却表示不同意,他说:“蹚水过河而溺水的人,多半是因为事先不探明河水的情况,迷路的人也多半因为事先没有问清路径,等到他溺水以后才去探水,迷路以后才来问路,不是已经晚了吗?这好比‘临难而遽铸兵,临噎而遽掘井‘一样。临到战乱已经爆发时才急着铸造兵器,遇到吃东西干得噎着了想喝水时才急着去挖井,虽然情况非常急切,可是又怎么来得及呢?” “临难而遽铸兵,临噎而遽掘井”这句话后来演变为成语“临难铸兵,临渴掘井”,都是比喻事先不准备,临时才动手。 战国时期,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魏国的安厘王即位后,秦国更是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 安厘王元年,秦国又对魏国发动进攻,魏国连着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 国军队,一起打得大败。 魏国军队的接连败北,使安厘王坐卧不安。魏王于是把大臣们召来,愁眉苦脸地问大家有没有使秦国退兵的办法。大臣们由于经过多年的战乱,提起打仗就吓得哆嗦,谁也不敢谈“抵抗”二字。在这大兵压境的危急时刻,魏国大将段干子为了苟全性命,便向安厘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懦弱的安厘王也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当时有个谋士叫苏代,他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合的事后,就对安厘王说:“大王,他们是因为自己胆小怕死,才让您去卖国求和,根本不为国家着想。您想,把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虽然暂时满足了秦王的野心,但秦国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只要魏国的土地没割完,秦军就不会停止进攻我们。” 说到这里,苏代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的房子起火了,别人劝他快用水去浇灭大火,但他不听,偏抱起一捆柴草去救火,是因为他不懂得柴草不但不能灭火反而能助长火势的道理。大王若同意拿着魏国土地去求和,不就等于抱着柴草救火吗?”

文档评论(0)

181****2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