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新的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pptVIP

最新最新的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新最新的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

霜叶红于二月花 6.“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流传很广,比起其他三句,为什么人们偏爱这句诗? ①对比、比喻新颖。 一般而言,秋叶意味着飘零、衰落、萧条,二月鲜花意味着新生勃发,在心理上人们一般不容易将两者在共同点上联系起来。而诗人不仅将经霜的枫叶比作二月鲜花,还说比这春天里最为鲜艳的花朵还要艳丽。 ②情感独特,一反历来悲秋之调。 落脚在红色,强调红色,引起的联想是“红得鲜艳,红得旺盛,红得热烈,红得有生命力”。并且又说秋叶的红胜过了新生勃发的新春之红。诗人从秋天里感受到的,就迥异于一般咏秋诗的悲壮之调,二是甚至胜过春天的勃勃生机,他的情感是独特的。 ③富有哲理。这是此诗句成为千古绝唱的一个重要特点。 该句把枫叶经霜喻理、象征为经受挫折、磨难,然而枫叶经霜不凋,遇寒而更显出旺盛的生命力,诗人激赏的正是枫叶的这种独特品格。诗人在“霜叶”与“二月花”的比照中表明,美与不美,不在于是否天生丽质,更在于能否经受住后天的磨炼。因而“霜叶红于二月花”有种对世间事理的醒悟和鼓舞,有着激励人们的作用。 课堂小结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歌颂了大自然的秋色美。它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体现了诗人豪爽向上的精神。 结构图示 山行 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停车 抒情 写景 抒情 山林秋色图 赠刘景文 苏 轼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主要著作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他与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七位散文家并成为“唐宋八大家”。 古时候,有一个叫刘景文的人,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待人慷慨热情的人。当时他已经有十八岁了,可却没有一官半职,有着满肚子学问却无用武之地,他非常灰心,整天闷闷不乐。这是他的好朋友,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学家、书法家——苏轼,看到刘景文这个样子,很想帮他。于是读诗就写了《赠刘景文》这首诗送给他,希望刘景文能够恢复自信。 背景资料 刘景文 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宋仁宗嘉祐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七年,卒,年六十。 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刘景文的父亲刘皴是北宋的将军,所以也养成他豪放的个性。因此苏轼称他为“慷慨奇士”。 知识链接 词语学习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词语理解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朗读时要注意节奏,停顿得当,注意后两句时鼓励、激励的情感表达。 朗读指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整体感知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根据词语释义及自己的理解,你能说说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吗? 课文解读 1.结合词语释义,发挥想象,说说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渚莲塘荷,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 残 犹 有 傲 霜 枝 2.你是如何理解诗歌前两句诗的? ①诗中所咏为初冬景物。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 ②对偶句。这两句诗以荷花凋谢,菊花枯萎,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后一句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3.对于最后两句诗,你是如何理解的?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古 诗 三 首 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 学习目标 1 2 正确、流

文档评论(0)

tangtianb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