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描习作中的不完整性与习作特质.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素描习作中的不完整性与习作特质

论素描习作中的不完整性与习作特质 张亚敏 山西省沁水县固县初中 摘要:在当前的素描学习中,学生基础各不相同,在习作要求的完整性上,我们应当理智面对。本文主要是论述素描习作中的不完整性,并正确的认识素描习作的完整性,以及其特征、特质。比较两者,结合自身在素描学习的过程中的体会,研究学生在学习素描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不要盲目的追求完整性,要有目的的,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和观察方法。为素描学习提供一种学习方法,让我们正确认识素描的完整性,更好的利用这种不完整性的训练方法,让它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论证这个课题 主要是说明侧重训练的重要性,并正确的认识素描习作的特征、特质,为基础教学创造良好的主客观条件。 关键词:不完整性 全因素 习作特质 传统与现代 “素描”一词在以前的中国画论中是没有的,我们现在所说的“素描”是从西方传过来的术语。原词来自于法文dessin和dessein,是设计的意思,译者根据绘画的特征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及汉语的词义译为“素描”成为绘画中的特定名词。 素描从广义上讲是对色彩画而言的,一般指的是单纯、朴素的单色画,它主要借助于单色的线条或明暗来表现物象的造型,对客观事物的形态、结构和特征作朴素表现的绘画形式。它对客观事物造型色彩以外物象的形体比例、结构解剖、透视空间、明暗调子、质感、量感、姿势运动、神情气质等造型因素和艺术表现法则,作全面的研究,是培养造型基本功的主要手段,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语言,也是造型艺术的基础科学。所以一般称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 我们这所研究的课题,是以绘画训练为目的的习作性素描,只是素描总概念中的一个方面,侧重于提高学生正确观察、表现客观事物的能力。使他们获得做为一个画家所具备的观察能力、感觉能力、造型能力等基本条件。从素描的目的区分,我们研究的一般称之为“练习性素描”或者“课堂习作”等通俗性名称。主要是通过相对静态的石膏几何体、静物、石膏像、人物模特的写生和生活速写,着重研究形体结构、掌握造型法则、练习表现技巧、训练基本功为主要目的。美术院校学生和社会美术工作者的素描写生作业,均属此类,一般人所指的素描多是就此而言的,在素描作品中数量最多普及最广。其主要特点就是在认为控制的时空中描写具体环境下的具体对象,追求表现的真实性,为一般所共知。 任何学科的形成,都是随着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和文化科学的发展与进步,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而逐渐完善的。艺术学科中的素描,当然也不例外,起初比较简单朴素,后来逐渐发展深化。 早在公元前5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就在骨片、石板、岩洞和陶器上以最简单的工具和朴素的形式刻画,表现出各种形象,出现了素描最早的雏形。这一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19世纪70年代于西班牙北部阿尔塔米拉洞窟中发现的石壁上《受伤的野牛》是最著名的代表性作品。欧洲14、15世纪的美术创作多的壁画为主,造型富有装饰时,以线描绘形体为主,往往人物和背景脱节,16世纪意大利有了美术学院,出现了正式的课堂素描美术教学。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裴尔以及后来的提香,他们作品解剖结构准确,表现形式优美,同时又具有科学试验般的严谨,注重论证,在科学的启蒙时代他们已达到了相当高的高度。到了17世纪素描已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如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委拉斯贵支等一些著名肖像画家,他们根据人物的具体特点进行艺术创作,造型、比例结构准确,画面与环境的刻画浑然一体,统一和谐,真实感人。画面人物与环境空间的处理,光的运用已成达到理想的效果。17世纪的素描已经摆脱了14、15世纪的装饰效果,形体的光色之中尚有线的因素存在,人和背景的关系也更加统一和谐,从造型因素来讲,这时期的素描和我们现在的素描有许多共同之处,已经很成熟了。绘画艺术进入19世纪,由于光学,色彩学的产生和透视、解剖学的发展,这时期产生的印象派的素描具有色彩感,并加强了画面的外光虚实的关系。 从美术史上来看,西方素描在基本规律,基本造型及教学规律的要求方面大体是一致的。只是由于国家历史背景、风俗文化习惯,以及民族性格的不同,因此作品的呈现的面貌也就在所不同。如:德国民族性格深沉、严谨,注重科学探索、富于哲理。丢勒、荷尔拜因的素描素描结构严谨、笔法细致,线准确有力,形象性生动传神,人物刻画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以质朴、真挚和鲜明的性格的描写为其特色,力求忠实于对象,追求自我的精神感受。而法国民族性格轻松浪漫、注重优美的样式同时又博大精深。如安格尔的素描作品,理想和谐的比例、优雅的线条成为了美术史上的样板。意大利的民族性格兼具浪漫、务实,艺术作品注重科学依据以及完美的形式。这一点完全可以从“文艺复兴三杰的作品”中看出来。 我国的素描发展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世纪初,中国美术院校的素描教学明显受到了法国、日本素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