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主要病虫害防治5.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板栗主要病虫害防治5

1.桃蛀螟: 该虫寄主植物有栗、桃、苹果、柿、向日葵等40余种。为世界性害虫。我国许多省区都有发生。 形态识别: 成虫深黄色,胸背、前翅及后翅有若干个黑斑。卵近椭圆形,初产下的卵白色,逐渐变黄后,后变鲜红色。老龄幼虫暗红色, 胴部2-11节各有褐色毛片8个。蛹红褐色。 为害习性: 桃蛀螟在我国北方1年2-3代,南方4代,世代间重叠。越冬代和第一二代成虫羽化产卵,以幼虫为害桃、梨、向日葵等。第三四代幼虫8-9月份主要为害板栗总苞、幼果和坚果,引起严重落果。被害栗果常被蛀空,并以虫粪和丝状物互相粘连,影响甚至失去食用价值。幼虫蛀总苞盛期在9月中旬(总苞开裂期)。幼虫为害栗果主要可在采收后总苞堆积期,一般虫果率为4%-8%,开始大部分幼虫主要蛀食总苞皮,经过30-40天的堆积,虫果率上升为58.1%,尤以堆后半月虫果率上升最快。因此,大量为害栗果前消灭第三代幼虫是防治的关键。成虫夜间8-10点羽化最多,白天静止,黄昏后飞翔交配。成虫交配后2-3天产卵,每头雌虫产卵22-46粒不等,在板栗树上虫卵主要产在总苞刺间。尤其两总苞相靠的针刺处产卵最多。 防治方法: ① 采收后堆积5-6天,及时脱粒,可减轻危害。② 采后堆积时喷90%敌百虫1000倍液。也可将总苞在药液中浸一下,取出堆放,防治效果好。③ 清理越冬场所,杀死越冬幼虫。④ 利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成虫。⑤ 在栗园内散种向日葵,诱杀幼虫(花盘喷药或剪下烧毁)。有条件的栗园,可用桃蛀螟性外激素(性诱剂)测报成虫的发生期进行喷药防治,可控制其危害。 2.栗瘿蜂(栗瘤蜂): 此虫分布很广,在日本为毁灭性害虫。我国许多栗产区有周期性发生。 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3毫米左右,全体黑褐色,有金属光泽。触角丝状,翅透明,足3对,黄褐色。卵椭圆形,乳白色,一端有丝状卵柄。幼虫乳白色,长2.5-3.0毫米,初呈乳白色,渐变黄褐色,近老熟时黄褐色。老熟幼虫长2-3毫米。蛹体长2.5-3.0毫米。复眼赤色。栗瘿蜂的发生与寄生蜂发生有直接关系。主要寄生蜂是长尾小蜂。 为害习性:该虫以为害弱枝栗芽为主,在枝条、叶柄和叶脉上均能膨大成瘤,影响生长和结果,严重者枝条枯死。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芽内越冬。下年4-5月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取食,随芽梢生长逐渐形成虫瘤。每瘤内2-5头,多至10头以上,初形成的虫瘤绿色,后变成红色以至褐色的干枯瘤。5-6月化蛹,6-7月成虫羽化后产卵于芽内,成虫寿命1-5天。 防治方法: ① 冬季修剪时,剪除树冠内的细弱枝,以消灭芽内幼虫。② 选育抗虫品种。③ 保护和利用寄生蜂(长尾小蜂),对寄生率高的栗区,摘干枯瘤保存,4-5月再放到栗园内,使寄生蜂羽化后再次产卵寄生。④ 于6月中旬喷布20%乐果2500-3000倍液,也可在栗瘿蜂羽化盛期施放烟雾剂防治。 3. 栗树红蜘蛛: 该虫在北方栗产区为害较重,南方栗产区也有发生,局部地区严重。高温干旱天气常引起大发生。 形态识别: 卵似荸荠形,上有一白色丝柄,分夏卵和冬卵两种类型。夏卵初产时半透明,随发育渐变为乳白色至黄色,近孵化时呈现橘红色,冬卵深红色。幼虫刚孵出时体近圆形,足3对。由夏卵孵出的幼虫乳白色,冬卵孵出的幼虫深红色,取食后幼虫的体色依次渐变为黄白色、淡绿色、橙绿色。幼虫经1次静止蜕皮变为若虫,足4对,体色呈黄白色、橙色。若虫经3次蜕皮发育为成虫,雄成虫较小,体前宽后尖。雌成虫腹尾钝圆,体呈橙色或暗红色,有体毛。 为害习性: 1年发生4-9代,一般在9月上旬以卵在1-4年生枝条上越冬。成虫、若虫均在叶片正面为害,5-7月为发生盛期。若虫吸食叶片的汁液,致使叶面脱色为黄褐色,严重时全叶桔黄,树势衰弱,产量大减。 防治方法: ① 药剂涂干。5月上中旬,在树干地上30厘米处环刮树干1/10左右宽的环带,刮去粗皮,稍露嫩皮,涂10倍40%氧化乐果或乐果乳剂,待稍干后再涂一遍,用废纸和塑料布包扎好。防治效果可达90%-98%。② 叶面喷药。在若虫发生盛期,可喷用0.2度石硫合剂混以杀螨剂或用1500倍乐果,均能控制其危害。 4. 板栗透翅蛾 (串皮蜂): 此虫只为害栗树。在河北、北京、山东、江西等地为害比较严重。 形态识别:成虫体、色很像大黄蜂,体长1.5-2厘米,翅展3.5-4厘米,触角纺锤形、尖端钩状,雌成虫腹部黄色,仅腰部为紫红色。翅膜质,透明,腿上有黄褐色毛丛,很易识别。卵淡褐色,长卵圆形。幼虫乳白色,老熟幼虫体长3.5-4厘米,头部栗褐色,前胸背板淡黄褐色,后缘有一倒八字褐色沟纹。蛹黄褐色。 为害习性:此虫2年完成1代,以不同龄期的大小幼虫在树木皮层内越冬,越冬幼虫于4月开始活动,主要取食为害树干和骨干枝的韧皮部,被害处肿瘤状隆起,皮层翘裂。虫道内充满木屑和虫粪, 但不排出树干外。为害严重时,会使主枝枯死或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