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外阅读】诗歌里的一次“奇遇”柳宗元《渔翁》赏析
【课外阅读】诗歌里的一次“奇遇”——柳宗元《渔翁》赏析
渔翁 ??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译文: ?? 渔翁夜晚停宿在西山(在今湖南零陵西湘江外)。待清晨醒来时,他取来清澈的湘江水,以楚竹为柴点火做饭。太阳出来后缭绕的烟雾渐渐消散,却并没有看到人影,只闻得摇橹的声音荡漾在青山绿水之中。回头望去渔舟早已顺流而下,惟有山上的白云在随意飘浮、互相追逐。?? 唐代永贞年间,柳宗元参与了王叔文政治集团的改革,改革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僻处湘南一隅,司马又是个闲职,不得过问吏治,因此柳宗元一直心情抑郁,无奈之时,他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间,聊遣愁怀。因此这一时期,柳宗元写出了许多极为优秀的山水游记和山水诗,《渔翁》便是其中之一。?? 这首诗起句较平,只是简单地点明了渔翁夜宿的地点在西山。第二句却峰回斗转,奇特别致。“晓汲清湘燃楚竹”,连用两个动词,“汲”与“燃”,为诗句增添了几分动感与活力。我们仿佛感受到渔翁在一夜安眠之后的轻松与闲适。打水、烧柴做饭,这原本是日常生活中最俗常不过的事;然而由于诗句中的“清湘”、“楚竹”,却带给我们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西山在湘江边,古时围绕“湘水”本就有许多美好神奇的传说;而西山古属楚地,楚地的斑竹枝又带来一份怅惘的回忆和对一种高洁情感的追怀。因此渔翁这一无心之“宿”,却具备了如许多的雅趣。渔翁本就是一个自然的意象,是一个自然中人,靠自然为生,与自然为伴。这也暗含了诗人因贬谪的境域而产生的寄情山水的理想。“汲清湘”、“燃楚竹”,我们看到的是一幅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清新明朗的画面。并且这两个连续的动作还赋予了诗句一种意想之外的节奏与音韵美,使诗句流动起来,极具美感。?? 因为“燃楚竹”而产生了缭绕炊烟,加之清晨水面常有的水雾之气,因而渔翁的身影是隐在这烟雾之中的。等到太阳出来,烟雾消散,要寻找他时,却早已经不见人影。这就使诗句具有了些许神秘色彩。下一句可以说是全诗中最具奇趣的一句,“欸乃一声山水绿”。“欸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此处场景转换,我们的视线也由水雾迷蒙的江岸转到了日光初起的青山绿水中,视野开阔了。这时忽闻得水上摇橹声,或者还伴有一些歌唱,这“欸乃”一声就打破了山水的清寂,为平静的景色注入了几许活力,也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此句颇得民歌的特色,清新鲜活而又朴实无华,读来趣味盎然。“款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绿”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 以上诗人为我们渲染了一幅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般的情境。与自然的亲近在另一方面也是与世俗的疏离,对诗人而言当然是暗含着对官场的怨愤与失望。自古遭贬谪的诗人很多,他们或孤高傲世誓不屈服、或遁迹山林产生归隐之心,然总之是脱不开寥落与愁绪。此诗虽极力渲染一种空灵冲淡的境界,却还是隐隐流露出作者的一丝孤寂,也正是因了由宦途坎坷产生的孤寂心境才引发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人被贬的永州僻处湘南一隅,风景秀美,这对他的失意是一种慰藉,也为他寄情山水提供了现实条件。??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江流滚滚,云影悠悠,这里表现出了一种旷达与超脱,可谓余音绕梁。“无心”二字可说是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而来。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关于后两句,历史上有两种不同说法,苏轼《书柳子厚〈渔翁〉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后两句读来的确给人拖沓之感,单此四句倒能够给人留出更多回味的空间。所以个人比较赞同苏轼的说法,觉得后两句不必也可。没有后两句,不会削减全诗的奇趣,反而使诗句更加简洁凝练。?? 总之,《渔翁》一诗,造语平实,设色淡雅,情致悠闲,境旷意远,确是一首淡泊入妙的好诗。?? 在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带有浓厚地方情调的刻画自然景物的小诗。除《渔翁》外,还有《溪居》、《江雪》。《溪居》:“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