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讲稿高层筑风荷载,风振响应,等效静风荷载.doc

同济讲稿高层筑风荷载,风振响应,等效静风荷载.doc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同济讲稿高层筑风荷载,风振响应,等效静风荷载

七、高层建筑(高耸结构)的顺风向和横风向振动 I. 概述 顺风向和横风向 顺风向---抖振机制 横风向---机制复杂(高层建筑:紊流 + 尾流 + 气动弹性) 研究方法 顺风向: (1) 平均风压(整体型系数)----准定常风力----随机振动方法计算---振动响应 (2) 同步测压----脉动风力分布---随机振动方法计算---振动响应(不能应用于格构式高耸结构) (3) 高频动态测力天平---一阶广义风荷载---振动响应计算 (4) 气动弹性模型试验----直接获得振动响应 横风向: (1) 同步测压----脉动风力分布---随机振动方法计算---振动响应(不能应用于格构式高耸结构) (2) 高频动态测力天平---一阶广义风荷载---振动响应计算 (3) 气动弹性模型试验----直接获得和振动响应 II、高层建筑风压分布特性 2.1 概述 表面脉动风压测量试验是高层建筑抗风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和另一常用方法---高频动态测力方法相比,该方法虽然复杂些,但可获得建筑物风荷载的时空分布特征,而认识风荷载的时空分布特性对建筑抗风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10个典型超高层建筑模型的风洞试验结果,分析建筑物的风压分布特性 2.2 风洞试验概况 (1) 风场模拟 采用尖塔+粗糙元来模拟B、D类风场。图1给出了两类风场平均风速和紊流度剖面。平均风速剖面与规范中的B、D类风场结果吻合。在模型顶部高度(0.6m),B、D类风场纵向紊流度分别为7.5%和14%,也符合要求。一般认为横风向紊流度是顺风向紊流度的75%~88%,本试验模拟结果基本与此吻合。顺风向风谱与Davenport谱吻合很好。横风向脉动风功率谱目前缺乏公认的理论表达式,只能据测量结果来分析。图2给出了60cm高度处,B类风场中的顺风向和横风向风速谱。模拟得到的0.4m处的B、D类风场紊流积分尺度分别0.41和0.49m,相当于实际中200m高度处的205、245m,与经验公式[9] 的计算结果(270m, 210m)相近。此外,模拟的竖向相干函数的衰减指数Cz 图1 B、D类风场平均风和紊流度剖面 (a)顺风向 (b)横风向 图2 B类风场60cm高度顺风向和横风向脉动风速功率谱 (2) 试验模型和试验工况 试验模型 10个代表性截面形式(方形、矩形、三角形、倒角方形、Y形)的建筑见图3和表1。方形模型有5种高宽比(4、5、6、7、8);矩形模型考虑的长宽比为1:2,1:1.5, 2:1 和1.5:1;三角形和倒角方形模型的高宽比为6:1。 每个模型上共布置7层测点(从上至下依次为1~7层)。考虑风荷载对响应的影响随高度明显增加,安排测点层上密下疏。一般在同层的每个面上布置5点。单个模型总测点数在140个左右。在处理试验结果时,考虑了测压管路的修正。 图4 试验模型测点布置及尺寸示意图 表1 试验模型有关参数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B(mm) 150 120 100 86 75 100 100 100 100 --- D(mm) 150 120 100 86 75 200 150 100 100 --- H(mm)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4 5 6 7 8 4.24 4.90 6 6 4.64 测点数 140 140 140 140 140 140 140 105 140 147 截面形状 方形 方形 方形 方形 方形 矩形 矩形 三角形 倒角方形 Y形 图5 测点号和风向角示意图 2.3 风压分布的幅值特性 平均风压系数和根方差风压系数的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 , (1) 其中和分别为模型表面任一点的平均风压和脉动风压;为模型顶部平均风速。 注意:体型系数的定义!!! (1) 同一高度处的风压分布特性 考虑最不利风向,选择0度风向角来研究同一高度处结构表面的风压系数分布特性。 B类风场中方形、三角形和Y形截面的第二和第四层测点的风压分布(图11-13)。 由图可见: 迎风面平均风压系数均为正值,其余各面均为负值。 迎风面上平均风压系数以中间测点为最大;背风面平均负压(绝对值)则以中间测点为最小;根方差风压系数表现出类似特性。侧面边缘测点和中间测点的平均负压相差很小,根方差风压系数以后缘测点为最大。 各种模型各个面上的根方差风压系数均随高度增加而有所减小,这是紊流度减小所致(紊流对两个侧面脉动风压有较大影响。 进一步研究)。 一般而言,迎、背风面的根方差风压系数比侧面小很多,且高度越低相差越大。 Y形截面模型两个代表层的对应点的根方差风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