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催化氧化及其与纳滤的耦合过程处理难生化类有机废水-化工过程机械专业论文.docx

电催化氧化及其与纳滤的耦合过程处理难生化类有机废水-化工过程机械专业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1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催化氧化及其与纳滤的耦合过程处理难生化类有机废水-化工过程机械专业论文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天津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 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 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天津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特授权 天津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摘 要 难生化降解类有机污染废水处理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电催化氧化 法处理废水具有降解彻底、不消耗化学试剂、不产生重金属离子和沉淀物的优点, 但电流效率不高、处理量有限。纳滤法处理废水的截留率高、无二次污染,但浓 差极化和膜污染影响了其工业化应用。本文采用电催化氧化耦合纳滤工艺过程处 理废水,可提高电流效率、抑制浓差极化及膜污染,实现废水高效降解。 本文首先探讨了高效电极的制备。研究了醇溶剂、酯溶剂和 Y 掺杂改性三种 不同热分解法制备的催化层的微观形貌和晶体形态结构及其对电化学性能和降 解性能的影响。与醇溶剂制备的催化层相比,酯溶剂热分解法制备的催化层结构 紧凑、晶格中 Sb5+/Sb3+比例高、析氧活性低,降解性能好。此外,在本文实验条 件下电沉积法制备的催化层与热分解法相比颗粒均匀细小,催化性能好。 选取苯酚、酸性红 AR73 和抗生素三种典型难降解类污染物作为处理对象, 研究了高效电极催化降解污染物的性能及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 80 mA·cm-2 时催化氧化降解 3h 后苯酚溶液的 COD 去除率高达 97%。酸性红 AR73 溶液中添加 NaCl 能显著提高降解过程的效率,当 NaCl 的浓度由 0 增加到 9×10-3 mol·L-1 后,COD 去除率和效率分别提高了 37%和 36.9%。 100 mA·cm-2 电流密 度下降解 3h 后抗生素实际工业废水 COD 去除率高达 70%以上,比能耗为 80 KWh·(kg COD)-1。 最后本文对催化降解耦合纳滤工艺过程处理酸性红 AR73 废水进行了研究, 并结合催化降解过程动力学、一维浓差极化模型和非平衡热力学模型建立了耦合 工艺过程通量和浓差极化预测模型,其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随操作条件的变化趋 势相似。计算结果也证明了耦合过程中催化降解作用作为主导因素能够较大程度 的降低纳滤过程的浓差极化和膜面浓度。 总体来说,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耦合过程是一种高效处理难生化降解类有机污 染废水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难生化类有机废水 催化降解 纳滤 水处理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increasing interest in treating the bio-refractory organic wastewater efficiently. Electrocatalytic oxidation, as a kind of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 technologies, has strong oxidation performance and has been received great attention because it is a clean process without adding any reagent and without the formation of heavy metal ions or sludge. But low current efficiency and low capacity limits its industrial application. Nanofiltration is a effective and reliable method for the removal bio-refractory organic pollutants in the industrial wastewater due to the higher retention rate and no secondary pollution, while membrane fouling and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effects the industri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