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评茶师评茶论文正文.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完美WORD格式 PAGE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 高级评茶师考试论文 题 目:茶叶评审 姓 名:XXX 所在城市:福建省XX市XX县 联系电话:XXXXXXXXXXX 日 期:20XX年XX月XX日 茶叶发源于中国,并逐步成为国际上最受欢迎的三大健康饮品之一。对茶叶进行感官审评是体现茶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直接途径。我们的祖先发明了包括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在内的修身养性的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并与中华悠久的文化内涵相结合,形成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的中国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礼节现象,至今我们仍在传承发扬。 通过陈XX 茶叶的审评 茶叶的审评,就是审评人员通过感官鉴别茶叶的过程。茶叶感官审评是一项技术性较高的工作,是通过评茶人员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对茶叶产品的外形、色泽、整碎、净度、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等方面进行审评,从而达到鉴定茶叶品质的目的。 审评中,除了评茶员应具备敏锐的审辨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外,还要有良好的评茶环境,以及统一的评茶标准、用具和科学的操作方法。应尽量减少外界因素而对审评产生影响,使茶叶品质审评取得正确结果。   一般来说,审评需经以下几个步骤: 把盘(俗称摇样匾或摇样盘) 是审评干茶外形的首要操作手法。 用具:??样匾——毛茶???样盘——精茶(成品茶) 1.精茶外形审评操作 茶叶扦样:扦样又称取样、抽样或采样,是从一批茶叶中扦取代表整批毛茶或成品质量的最低数量的样茶,作为审评茶叶品质优劣与检验其理化指标的依据。 用具:将样茶倒入木质审评盘中。 手法:用回旋筛转的方法使盘中茶叶分出上中下三层。 审评顺序:一般先看面装和下身,然后看中段茶,最后比较下段。茶量应大体一致,便于评比。 2.上中下三段茶的特点 层次 特点 审评重点 上段茶(面装茶) 一般来说,比较粗长轻飘的茶叶浮在表面。 面装茶过多,表示粗老茶叶多,身骨差。 中段茶(腰档或肚货) 细紧重实的集中于中层,俗语称。 一般以中段茶多为好。 下段茶(下身茶) 体小的碎茶和片末沉积于底层。 如果下身茶过多,要注意是否属于本茶本末,条形茶或圆炒青如下段茶断碎片末含量多,表明做工、品质有问题。 二、干看外形 茶叶外形的主要因子是形状和色泽。现在主要分别对六大茶类进行分析。 绿茶:外形有条形和珠形;色泽以绿为基本色,在绿茶加工过程中,由于“杀青”或二、三青的热作用、“揉捻”摩擦发生的热作用、“干燥”的热作用,导致各种色素成分量的比例 有差别,干茶色泽就产生深浅不同的绿色,嫩度好的绿茶就表现为嫩绿或翠绿,嫩度一般的绿茶,就表现为绿、黄绿、绿黄等。 红茶:外形有条形和碎形;色泽乌润、棕褐。中小叶种春茶色乌润,夏茶稍乌黑;大叶种春茶色乌褐油润,夏茶稍带棕色。碎形茶色泽乌褐匀润,夏茶呈棕褐色。 黄茶:蒙顶黄芽在杀青时结合压、抓、撒手法,整形提毫结合拉直、压扁手法,形成芽毫显露、外形扁直、色泽微黄的外形。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其制作工艺是经过杀青、揉捻,外形形状粗松,再经渥堆(后发酵),改变颜色。其成品要经过筛制、蒸压成型。主要成品有黑砖、茯砖、花卷,粗松带梗色泽黑、黄褐色。 白茶:属于轻发酵茶,成品分白毫银针和白牡丹两种。形状的形成是使鲜叶经过缓慢的水分蒸发,保持芽的自然状态,叶缘叶尖向背反转呈“船底状”。白茶以银灰、绿为基本色。茸毛银灰色、叶片深绿、灰绿或翠绿。 青茶:也称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外形有条形和卷曲颗粒形。闽南乌龙和台湾冻顶乌龙为卷曲颗粒形;闽北乌龙为叶端扭曲条形,广东乌龙为直条形。青茶外形有多种色泽,如青绿、砂绿、绿褐、青褐、黄褐、乌褐、乌等。总的趋势是:岩茶以青褐宝光色为主,闽北乌龙以乌为主,闽北、闽南水仙以绿为主,铁观音以砂绿为主,色泽以青绿为主。凤凰单丛茶中“花香型”品种的,以绿褐为主,“蜜香型”单丛茶,以黄褐或乌褐为主。台湾红乌龙黄、红、白兼有。乌龙枪械在外形可见的如叶缘红斑,叶柄、主脉黄红,是晒青做青好、品质好的表征。 三、开汤审评 开汤审评,也就是对茶叶的内质审评,是在评茶室光线良好、设施完备的条件下,评比茶叶色、香、味和叶底的品质状况,基本内容有:评茶用水、杯碗、冲泡方法、内质因子评定等。 (一)茶叶的内质审评技术分析 1.泡茶的水质。要求无色透明、无沉淀、无异臭异味,浑浊度每升不超过5mg;总硬度不超过5度,PH值6.0左右,含铁量每升低于0.02mg。 2.水温。各茶类的泡茶水温,均以100℃ 3.冲泡方法有三种程式。 (1)乌龙茶冲泡程式:样茶5g,置于100ml的评茶杯中(茶水比例为1:20),注满沸水加盖—2分钟后揭盖嗅茶香—3分钟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档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