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草原上小布达拉宫.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藏北草原上小布达拉宫

藏北草原上小布达拉宫   2011年8月下旬,我们特意选择了那曲-索县-比如-那曲的东四县小环线三日行。那曲当地文化专家洛追先生全程陪同我们,介绍沿途的自然景观、文化资源和风土人情。第一站是便是索县大名鼎鼎的“小布达拉宫”――索赞丹寺(藏语中是“檀林寺”之意)。   三十九族核心区,多堆卫藏交界处   索,藏语意为“蒙古”。这一带元朝时期称“索格”,明代称“索庄”。在元朝时期形成索巴、军巴、荣布3个较大的部落,生活着一支桀骜不驯的山地部族,并与今天的巴青、丁青、聂荣、比如境内的一些部落结成联盟,史称三十九族。明朝中叶,三十九族归附占据青海地区的土默特蒙古俺答汗部和喀尔喀都却图汗,明末清初,又归附于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1732年清政府划归西藏地方政府管辖,1751年划归驻藏大臣直接管辖。西藏地方政府于1916年以索巴、军巴、荣布3个部落为基础,设置索宗,1960年成立索县人民政府。   索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北部、那曲地区东北部、怒江上游的索曲(河)流域。索曲流域位于南羌塘陆块东部,由发源于唐古拉山南坡的本曲、索曲、良曲和益曲4条贯通性河流组成,是怒江上游面积最大的汇水区域。   索县是西藏北部少数较开阔的河谷区。空气稀薄,雨雪较多,日温差较大,冬春多大风。年无霜期仅4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2477.2小时,年降水量572.9毫米。矿产资源主要有铅、煤、硫磺、石膏等。野生动植物资源主要有獐子、狗熊、岩羊、水獭及多种鸟类、虫草、贝母、雪莲花、党参等,此地自古就有“格萨尔王妃珠姆的诞生之地,三十九族核心区域,多堆与卫藏的天然交界”之美称。   在这条内容丰富的小环线上我们看到了风景如画的夏曲卡草原,深山里的德珠寺,比如古代牦牛桥,达木天葬台骷髅墙(曾有一位藏学家说:到骷髅墙去看看吧,那是人类生命的归宿,令你思索生活的价值)。   一路风光一路歌,我们是一路听来一路看不够。大约是下午3点钟,拐过最后一个山头,一向沉稳寡言的藏族司机次仁达杰一拾右手说:“看,那就是索赞丹寺!”尽管此前我和我的同事从国际互联网上看到过英国摄影家从与此不同的角度拍摄的一张极其壮观的赞丹寺远景,惊叹其美轮美奂的造型,仍不免在这狭小的车体里欢呼雀跃一番。   我们立即让次仁师傅把车停在山湾边的公路上,掏出摄影的长枪短炮开始轰炸,全顾不得河畔吃草的牦牛们频频抬头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们,好像一时忘记了填肚子的正事。   拍得兴起,意犹未尽,天色却暗淡下来。我和同行的卢老师约好第二天一早再去拍摄晨曦下的索赞丹寺,定好是早晨8点正出发。整个晚上我都没有睡好觉,7点钟醒来一看,满天乌云,不见一丝天光,心头不由得一沉,再也合不上眼睛。7:40,卢老师发来短信:“我在楼下等你。”看来她比我还急呢。我撩开窗帘抬眼看看,简短地回了她一句:“大阴天的!不好拍呀。”卢老师回话:“太阳不定随时出来。”也没有别的办法了。于是,拖着昨夜被热情的当地人灌酒后宿醉的身体下得楼来。   大约9点钟,太阳真的钻出乌云,露出调皮的笑脸,赐给我们守望已久的柔和光线。   我拍到一张半大的小马驹在赞丹寺前可爱地转头挠痒痒的照片,她那双秀气、灵动的眸子似乎在说我很享受在赞丹寺前的草滩上生活的日子,“我过得好着呢,你们羡慕我吧!”   高挑俊逸的赞丹寺   赞丹寺的美怎能用一句话说清。她那高挑、俊逸的身影巍然屹立在索县县城南端的一座小山上,它的全名是索雪噶丹培杰林,是一座著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该寺以其石木交错的建筑方式和丰富的文化蕴涵,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西藏那曲沿317国道东行抵达索县,雄伟壮观的赞丹寺首先映入眼帘,给第一次到达这里的客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和视觉冲击。   现在一般认为赞丹寺是1667年开始建设的,但寺庙提供的资料里记载为1232年初创,历经宁玛、噶举、格鲁各派。寺庙坐落在一座酷似白色卧象的山包上,四周环绕八瓣莲花山和清清索曲河水,尽显祥瑞之兆。主体建筑依山而筑,由白殿、红殿和僧舍组成,建筑风格酷似布达拉宫,因此有“小布达拉宫”之称。1986年开始重建,2001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后又逐年进行修缮和增补,始具今日之规模。   远远望去,它吸取尖顶密梁的碉式结构,采用依山就势,由点而面,面高为体的空间组合手法,使建筑鳞次栉比,有主有次,重点突出。整个建筑由山下向山顶蜿蜒重叠,上下错层延伸六七层,形成较丰富的空间层次,具有韵律、节奏感,并在视觉上加大了建筑的体量和高耸向上的感觉。高低错落的建筑群体与周围的雪山、蓝天和山下的索曲河水遥相呼应,收到一气呵成、气势磅礴、庄严雄伟的艺术效果。   根据当地政协编写的《索县文史资料选辑》(藏文版第一辑)记载,民主改革前,赞丹寺有僧人650名,大殿和寺院公房47间,僧舍110间,以及用于经营的骡马50~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