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思妈妈的寄语.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哀思妈妈的寄语

[标签:标题] 篇一:母亲悼词范文 写给母亲的悼词 高玉明 于2012-02-15 14:12:01发表 家母于1931年3月8日出生于本县克虎镇莲花池村苗氏家族,于2012年正月初八上午十一时三十分左右在兔坂家中寿终内寝,享年82岁。 母亲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在他们兄弟姐妹六人中排行第三。青少年时代的她和许多同龄人一样饱经旧社会苦难生活的煎熬和考验;14岁就出嫁于克虎镇崔家垛村赵氏家族做媳妇。婚后不久,战乱夺取了前夫的生命;18岁改嫁到张羊峁我父亲家。从此挑起了侍奉老人、抚养子女的重担。先前生育三个孩子全部夭折,后又生养了我们兄弟姐妹九人,生活负担无比沉重,家境十分艰难。她节衣缩食、省吃节用,精心抚育子女、艰辛操持家务,常常是起早摸黑、埋瓜务菜,废寝忘食、缝新补烂,生活是那么艰辛,但曾一度还算是平稳。特别是1974年大姐出嫁,我已成为民办教师,兄弟姊妹相继上学,健康成长。母亲以苦为乐、家庭内部其乐融融。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76年,正当山西师大就读的我回家度寒假时,祸从天降,疾病夺去了年仅49岁的父亲的生命。一个十来口人的大家庭失去了顶梁柱,生活实在无以维继。母亲只好忍痛割爱,把当时4岁的五弟2岁的六弟送人抚养。1980年又带三弟、四弟、八妹和九弟出走他乡,改嫁于在新疆建设兵团工作的继父,1984年12月又带八妹九弟回老家张羊峁居住。1992年继父病故,又一次受到沉重打击的母亲带领我们兄弟姐妹九人安葬了继父,过起了比较孤独的生活。2004年来兔坂居住至今,走完了人生的82个春秋。母亲的一生共养育子女九人,哺育抚携孙子、外孙28人,曾孙、小外孙9人,她的一生可以说是艰辛备至、劳苦功高。 母亲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在时间的长河中跨越了两个世纪。在灾难深重、战乱频发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她和其他父老乡亲一样过着衣不遮体、食不裹腹、提心吊胆、艰难度日的生活。在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文化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她和其他劳动者一样拥政爱民、艰辛劳作、坎坎坷坷、奋发努力。过早地品尝了人生的辛酸苦辣,过早地担负了生儿育女、操持家务的生活重担。苦难的岁月、悲惨的生活、艰辛的磨砺造就了她吃苦耐劳、坚强不屈和忍辱负重的品格,也培养了她善良朴实、温良贤淑和外柔内刚的性格。早年战争的荒乱、前夫的战场阵亡,以及大、二爷爷奶奶的养老送终,直至父亲及继父过早的逝去,以及抚养九个儿女过重的生活负担,母亲都是沉着面对、妥善行事,时时处处都是那样的坚强、执着和奋力拼搏。 1987年母亲摔伤手腕,因无钱医治导致畸形愈合的情况下,她仍坚强地顶着;1995年因下雨前收拾晾晒的糜子,摔伤了股骨头,期间她仍然是坚持不花钱、不吃药坚强地扛着;近十年来,她身患高血压、白内障、五更泻、严重的腰腿疼等疾病,她仍然是拄着拐杖自行自理,从不想连累他人。2010年冬天,母亲腰腿疼严重发作,在去临县、离石多次的救治当中,她仍然是坚持生活自理,丝毫不愿连累子孙儿女。坚强成为母亲的代名词,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也成为我们悔之不及的终身遗憾。 母亲一生勤俭持家,艰苦朴素。对亲戚朋友、子孙晚辈关怀备至。但对自己的衣食住行却从不讲究,甚至有些刻薄。她常常把好吃的、好做的让给晚辈、家人和朋友,把全部的爱倾注给家人、亲友以及社会。 作为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母亲虽没有上过一天学,不识几个字,但她深深懂得劳动创造一切的道理。她不仅用双手尽力改善家庭生活条件,而且不断教育子孙好好学习、掌握知识。在举国上下大跃进年代,她将年仅三岁的大姐和刚满周岁的我锁在家里,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家中时常七零八乱、屎尿遍地。面对当时的场景,母子几人无数次抱头痛哭。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的灾难降临,我们家中窝大十口,口粮严重不足,摊派款年年欠缺,零用钱更不用提及,生活极度贫困。为了生计,母亲常常是早起晚睡,精心耕种自留地,种瓜务菜,以弥补十来口人的吃喝。她每每是顶烈日、冒酷暑、爬高山、过深沟与可怜的父亲一道挖野菜、刨药材以换取零用钱贴补家用,供我们姐弟几人上学。她常说:“我没能去上学, 现在受苦受累已无法挽回,你们不能再走我的老路,再苦再累再穷,我也要让你们上学、成才,争取高家多有几个识字的;并且要正派做人,老实做事,为咱高家争气。”在她孕育抚携的55个儿女子孙中,现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者21人,中专高中学历5人。是母亲,将一个曾经贫苦的农民家庭改变为现在接近书香门第的大家庭,且家业日趋兴旺,子女均已成家立业,生活幸福安康,实现了她一生的追求和目标。 母亲还是一个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睦亲友邻的典范。二十多岁时的她就学会了扯丝,方圆几十里村庄养蚕者家中都曾留下了她的足迹,且往往是无偿服务,不取报酬;凡她居住过的地方,左邻右舍者的孩子接生、养育指点、婚丧嫁娶、修窑建房等事宜,可以说

文档评论(0)

186****05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