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主体讲解词新.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岳麓书院主体讲解词新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千年學府岳麓书院参观。 (一)石碑 这边有一塊簡單介绍岳麓书院的石碑。書院,是我國古代集教學、藏書與祭祀三大功能于一體的地方教育組織。在我國歷史上出現過近千所書院,最著名的莫過於古代四大書院。它们分別是是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以及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北宋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潭州(现在长沙)太守朱洞正式创立岳麓书院,距今已经有1037年的历史,所以书院素有“千年学府”的美称,前门懸掛的“千年学府”匾是1986年書院建院1010周年也是湖南大学定校名60周年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我们的,是对我们书院千年办学的高度概括和讚譽。“千年学府”四个字是集唐代湘籍书法家欧阳询的字。 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到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后歷经湖南师范学院、湖南工专,于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现在岳麓书院是湖南大学的一个下属学院,从本科到博士每年都有招生,相续办学。这也是嶽麓书院与其他三个书院的不同之处,它是集旅游、研究、教学為一体的。 左侧石碑时岳麓书院在1988年被定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時颁发的一块标志碑。 (二)赫曦台 这面木质屏风上是岳麓书院的平面示意图,岳麓书院主体建筑面积有31000多平米,分为书院主体、附属文庙及新建的中国书院博物馆三大部份。书院主体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建筑格局,体现了我国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而我們的講解也將以中軸線為主。 前面我們已經提及,古代书院多有講學、藏書和祭祀三大功能。在岳麓书院里,讲堂讲学,御书楼藏书,而文庙就是起到祭祀作用的地方。岳麓书院是四大书院之中唯一一个附建文庙的书院,而不像其他书院只是以单独一间房屋祭祀孔子。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2号建筑,赫曦台。 赫,是红色的意思,曦指朝阳,赫曦即紅色的朝陽。赫曦臺名字的由來与书院历史上著名的学术峰会有关。南宋乾道三年即公元1167年,应嶽麓書院主教张栻的邀请,朱熹从福建来岳麓书院讲学,开创了不同学派间学者相互辩论交流的会讲形式,史稱朱张会讲。据说当时张栻和朱熹每天早上登岳麓山看日出,每当日出东方,朝霞似锦的时候,朱熹便指着太阳说:“看赫曦,赫曦”,张栻便让人在山顶修建了一座赫曦台,后因年久而荒廢。清乾隆五十五年,岳麓书院的山长罗典在书院前建了这座台,道光六年,山长欧阳厚均偶然在岳麓山发现了朱熹曾经题的“赫曦台”匾額,於是正式命名此台为赫曦台,以纪念朱熹、张栻两位先贤。 下面我们看一下墙上的两个字,关于这个寿字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我们当时的山长罗典重赴鹿鸣宴的宴会上。所谓的鹿鸣宴是指古代举人中举之后乡绅为他庆祝而举行的宴会,引文在会上唱《诗经小雅》“鹿鸣”而得名(悠悠鹿鸣食野之萍)。重赴鹿鸣宴是指中举的举人在60年后如果还健在而且德行也很高便会被邀请参加当年中举举人的宴会。当时的山长罗典,就是岳麓书院历史上仅有的两个重复鹿鸣宴的山长之一。 当时,正当文人雅士们喝的正酣的时候,门外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老道,说:“我也来凑凑热闹。”结果受到了嘲讽,正当他转身要走的时候,一个文人清高地说:“这里是岳麓书院,哪里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听到这话,那老道反而不气了,他捋了捋胡须,操起墙边的一把扫把,蘸着地下的黄泥“刷刷”两笔就写成了这个寿字,之后便转身扬长而去再也不见了踪影。当众人回过身来看着副字时觉得它苍劲有力,犹如龙蛇盘绕,非同凡响,当罗典派人在寻找道人时却怎么也找不到了,于是,这个字就传为了仙迹。一方面因为遗憾,另一方面也因为中国传统所讲求得对称美,罗典后来就在寿字的对面写了这个福字。寿字有两笔,比例剛勁,猶如龍蛇纏繞;而福字則是一筆寫成。在南方话里“福”和“虎”同音,象征岳麓书院是一個卧虎藏龙之地。 台的顶端有许多小方格,方格内的桃型叫做团圆寿,所谓的团圆寿是指福寿无头无尾,绵延不绝。四个角上是蝙蝠,取“遍地是福”的意思。顶的中间是一个阴阳图,代表中国的太极阴阳文化。 下面,请您走下赫曦台。我们看这个台子是个“凸”字形結構,这是典型的清代湖南地方戏台的建筑形式。这个台子建在这里,也说明过去的书院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而且也有着丰富的课外文化活动。 木质屏风后有三首诗,分别是朱熹张栻的联句(其中颔联为张栻所写,首联、颈联、尾联均为朱熹所做。赫曦台上八卦太极图外的诗即为本詩)、王守仁的登赫曦台(王阳明曾于被贬途中经过岳麓书院,任教一个月)、毛泽东重游长沙的和诗。 赫曦台上面的这一副对联: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上联安、利、勉出自《中庸》: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安、利、勉是三种不同的学习态度,有的人安然自得想去学习,有的人为了利益去学,有的人勉强自己去学,但是不论你处于什么样的目的,只要領悟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ell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