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之诗句作.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鉴赏之诗句作

古诗鉴赏 之诗句作用 沾化一中 清玲 诗句作用题 一般来说,也要从内容与结构等方面去考虑答题。 诗歌首句或首联的作用 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1)总括全诗,领起(引起)下文,引起读者注意。 (2)点明时令、地点,交待心情。 (3)为下文描写景物或抒发情感做铺垫、埋下伏笔。 (4)奠定某种情感基调。 (5)暗合(照应)题目,切入主题。 (6)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某种情绪形象。 (7)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作用1、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整个环境。 2、引起全篇,为整首诗营造了一个幽静、清新的氛围,奠定了空灵澄净的基调。 3、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赴官寿安泛汴① 张 耒 西来秋兴日萧条,昨夜新霜缉缊袍②。 开遍菊花残蕊尽,落余寒水旧痕高。 萧萧官树皆黄叶,处处村旗有浊醪。 老补一官西入洛,幸闻山水颇风骚。 【注】 ①这首诗是诗人赴洛阳府就任寿安县尉,途经汴河之作。②缊袍:以乱麻为絮的袍子。 (1)诗歌的首联“西来秋兴日萧条,昨夜新霜缉缊袍”的含意和作用是什么? 第一问理解句子的含意,一般应首先分析重要词语的含义,然后整体理解句子意思。对诗句作用的分析要看诗句的具体位置,诗歌开篇的作用往往是:统领下文、渲染烘托、铺垫引出、确定全诗的情感基调等。 (1)含意:秋天来了,西风瑟瑟,到处萧条一片;昨夜下了霜,人们已经开始做棉衣了。作用:首联描写了萧瑟的环境,营造出一种萧条冷落的意境,暗示了诗人悲凉的心境,(内容上)为全诗定下情感基调。(结构上 )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乡: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等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 . 这三句描写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内容上)其作用在于为杜鹃出场作铺垫,也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的心境作铺垫。(结构上) 南溪早春 杨万里 近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诗人为什么说“春容恼病翁”?这句话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赏析本诗首联的关键,就是“春容”与“病翁”的鲜明对比,这也是鉴赏本诗的第一个问题。接着两联,具体描写春天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以及人老心不老的豪情。尾联主要写新春雨水充沛,预示今秋收成要比去年更好,从而表达诗人对农人的关切之情。 参考答案:春容的鲜妍与病翁的衰老形成对照,所以说“春容恼病翁”。这句诗在对自己年老体衰的感叹中,隐含着对春天的喜爱和不服老的情绪。作用:为下文抒发热爱早春景色、憧憬丰收年景埋下伏笔。 夜发分宁①寄杜涧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①分宁:今江西修水,是诗人的老家。此诗作于诗人离家别友赴外地任职之时。 ?? (1)这首诗的首句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请作简要分析。(4分) (1)首句借用王维《渭城曲》(或“阳关三叠”)之典故写送别,又暗和题目“夜发”,切入主题;(1分)“水东流”又用流水的无情反衬了故人有心。(1分)从而营造了送别时伤感沉重的气氛。(2分) 游园不值 南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人开始使用什么样式的写作手法? 欲扬先抑的手法,展现对春天美好的景象。 诗歌中间句的作用 二、中间句(转承句)的结构作用: 1、过渡、承上启下 、 2、打伏笔,做铺垫 3、转换话题. “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的转换(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转”在诗词的结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静待花开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