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201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_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共31张PPT)
                    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中国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以缺少 的纺车,都蒙上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 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C、印度棉纺质优价廉            		D、民族工业曲折艰难 A 典型例题 101试卷库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随堂检测1 请同学们认真作答哟! 巩固训练 巩固训练 1、1894年9月,日军围攻平壤。此次战役中,中炮牺牲和弃城逃跑的清军官员分别是       (    ) A、邓世昌、叶世超          B、左宝贵、叶志超    C、邓世昌、左宝贵          D、叶志超、左宝贵 2、《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     (    ) A、割地     B、开设工厂       C、赔款        D、划使馆界 3、下列帝国主义国家和它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德国——山东            B、法国 ——两广和云南 C、日本——福建            D、英国——长城以北及新疆 B B D 课堂小结 日本称霸野心狼,甲午中日战争响。 民族英雄邓世昌,黄海大战英明扬。 《马关条约》又签订,清朝割地赔款忙。 允许日本开工厂,列强纷纷来效仿。“ 瓜分”狂潮又掀起,美国忙于领土争。 无暇东顾不慌张,“门户开放”后来上。 机会均等各国享,中国再遭列强侵。 课后作业 任务二:预习下节课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叫“公车上书”? 2、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推动变法还进行了哪些大量活动? 3、百日维新的内容 任务一:完成《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课后作业》 * * 结合小字讲清即可,着重在于分析其原因。 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影响。中国传统的经济模式是小农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突出特点是耕与织的结合。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生产出来的商品直接倾销到中国市场,导致农户纺车使用率降低,表明耕与织进一步分离,因此其本质上反映了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故选A。  *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明确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2、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左宝贵、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清朝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3、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培养识图能力。通过分析三国干涉还辽和门户开放的内容理解其实质,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历史史实的能力。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马关条约》,“门户开放”政策 难点:《马关条约》的影响,对“门户开放”政策的理解。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预习P10-P15页课本,回答以下预习问题: 1、日本为什么要发动甲午战争?为什么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3、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有哪些? 情境导入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 甲午中日战争 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引发这场战争的因素还有哪些?为什么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新课讲解 材料: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包括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战前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超过了北洋海军。  ——邢德彦《民国风云史》 材料说明了什么? 新课讲解 读一读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2)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 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 (1)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这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所以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新课讲解 黄海海战 1894.7.25 1894.9.17 清军进军路线 日军进军路线 丰岛海战 平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