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律失常(内科学)
心律失常Arrhythmia 心脏激动的正常传导 心律失常的定义 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激动次序的异常 心律失常的分类 冲动形成异常 窦性心律失常 ①窦速②窦缓③窦不齐④窦停 异位心律 被动性异位心律 逸搏与逸搏心律 主动性异位心律 ①期前收缩②阵发性心动过速③房 扑、房颤④室扑、室颤 冲动传导异常 生理性 干扰及房室分离 病理性 ①窦房阻滞②房内阻滞③房室阻滞④室内阻滞 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 预激综合征 心律失常的诊断 病史; 体格检查(а波、S2反常分裂、颈动脉窦按摩); 心电图检查; 动态心电图; 运动试验; 食管心电图; 临床电生理检查 窦性心律失常 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 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0.12~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不小于正常的低限或大于正常高限。 PP间期:并不绝对匀齐,但PP间期的互差0.12秒。 心房频率:60~100次/分。小儿不超过正常相应年龄组心率95%或不低于正常相应年龄组的5%。 窦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点] 窦性心律; 频率100-150次/分 窦性心动过缓 [心电图特点] 窦性心律; 频率﹤60次/分; 常伴有窦不齐; 窦性停搏 [心电图特点] 长间歇内无P波 长 R-R ≠ 2 R-R (Ⅱ度Ⅱ型SB) 可以出现异搏或异搏心律 [临床意义] 迷走神经张力过高、颈动脉窦过敏; AMI、窦房结病变、脑血管意外等; 洋地黄、乙酰胆碱等药物; 表现:黑蒙、意识丧失、Adams-Stock Ⅰ型(文氏型)第二度窦房传导阻滞1.在长的PP间期之前,出现PP间期逐渐缩短;2.长的PP间期两个短PP间期之和。 Ⅱ型(莫氏型)第二度窦房传导阻滞1.长间歇内无P波; 2.长的PP间期为短PP间期的整数倍; 3.停搏间歇规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 [病因] 淀粉样变性 甲状腺功能减退 感染(布氏杆菌病、伤寒) 纤维化与脂肪浸润 硬化与退行性变 缺血(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电图特点] ①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低于50次/min); ②窦性停搏与窦房阻滞; ③窦房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同时并存; ④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 “慢-快综合征”) 指在心动过缓基础上发生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常为房扑、房颤、房速 ; [临床表现] 以心动过缓有关的心、脑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症状: 头晕、黑蒙、晕厥、Adams-Stokes syndrome 乏力 如伴心动过速:心悸、心绞痛、心力衰竭 [诊断方法] 固有心率(IHR)测定 阻断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影响,测定窦房结自身频率 IHR正常值=118.1-(0.57 x 年龄) 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测定 SNRT 正常≤2000ms CSNRT正常≤ 525ms [治疗] 无症状患者:可不必治疗 有症状患者:心脏起搏器治疗或药物治疗(阿托品、异丙肾(临时)) 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患者:心脏起搏+抗心律失常药物 房性期前收缩(PACs) [心电图特点] 提前发生的异形P波; QRS波群形态正常; 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室内差异性传导 PACs发生较早,QRS波群宽而畸形 未下传的PACs PACs发生过早,房室结未脱离不应期 [病因] 约60%的正常人有期前收缩(Holter资料) 吸烟、饮酒、咖啡、情绪激动 各种心脏病 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物、洋地黄、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电解质紊乱 [临床表现] 心悸 期前收缩的S2减弱,偶仅可听到S1 期前收缩后存在长间歇 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自律性房速 [心电图特点] ①心房率一般为150~200次/min; ②P波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 ③可伴有二度Ⅰ型或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呈2:1房室传导者常见; ④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终止心动过速,但可加重房室传导阻滞; ⑤心动过速开始时和终止前存在“加温现象”; [治疗] 洋地黄中毒 ①停用洋地黄药物 ②补充钾盐 ③β受体阻滞剂、苯妥英钠或ⅠA、ⅠC类、Ⅲ类 抗心律失常药物 非洋地黄药物引起者 ①减慢心室率 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 阻滞剂等 ②转复自律性房速 ⅠA、ⅠC类、Ⅲ类抗心律失 常药物 ③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药物无效时 心房颤动 [心电图特点] ① P波消失,代以细小而不规则的基线波动,其形态与振幅均变化不定(f波); ② f 波频率约350~600次/min; ③ 心室率极不规则; ④ QRS波群形态正常(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波群增宽变形); [分类与病因] 阵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