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课件:新生儿腹泻.pptx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新生儿腹泻.pptx

新生儿腹泻LOREM IPSUM DOLOR概 述病 因发 病 机 制临 床 表 现诊 断治 疗护 理预 防 概述又称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6月-2岁发病率高, <1岁者约占50%。 主要症状为腹泻、呕吐以及水、电解质紊乱。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分 类按病因分:感染性: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非感染性:饮食性、气候性、其他因素。按病程分: 急性:<2周 迁延性:2周至2个月 慢性:>2个月按病情分: 轻:仅有便次、大便性状改变,无脱水及水电解质改变或全身症状。 重:腹泻同时伴有脱水和电解质改变和/或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易感因素1.婴幼儿消化系统特点: A.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 B.胃肠道负担重,且婴儿食物以液体为主,进入量较多; 婴幼儿水分代谢旺盛,1岁以内每日摄入及排出的水分占体内总液量的1/2(成人为1/7),对缺水的耐受力差,一旦失水容易发生体液紊乱;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易感因素2 机体防御功能差: 胃酸偏低,胃排空快; 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分泌型 IgA较低; 婴儿期非特异性肠道免疫功能(包括黏液、胃酸、胆盐、消化酶、胃肠蠕动及肠道菌群等),和特异性肠道免疫( IgG,IgM,SIgA)未发育成熟,对感染的发生是肠道黏膜防御能力低。同时,肠黏膜免疫口服耐受机制也不完善。Th1/Th2Treg cellsIFN-γIL-10orTTTGF-βIL-4正常菌群:可以调节肠道先天的和获得性免疫。易感因素3 肠道菌群失调 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时,或由于使用抗生素等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时,均易患肠道感染。 易感因素4 人工喂养 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因子(SIgA、乳铁蛋白)、巨噬细胞和粒细胞、溶菌酶、溶酶体,有很强的抗肠道感染作用.家畜乳中虽有某些上述成分,但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 人工喂养的食物和食具极易受污染。病 因1.感染性:多见,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 肠道内感染 肠道外感染2.非感染性:包括饮食性、过敏性、先天酶缺陷及气候等因素引起的腹泻。肠道内感染:病原经粪—口途径感染因素-肠道内病毒感染(80%婴幼儿腹泻) 轮状病毒(rotavirus). 肠道病毒(包括Coxaki V.,ECHO V.及Adenovirus ). 诺沃克病毒(Norwalk virus). 冠状病毒(Corona virus). 星状(Astrovirus)和杯状病毒(Calicivirus).感染因素-肠道内细菌感染: 致腹泻大肠杆菌:可分为5大组①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病原)②产毒性大肠杆菌③侵袭性大肠杆菌④出血性大肠杆菌⑤粘附-集聚性大肠杆菌感染因素-真菌,寄生虫真菌:致腹泻的真菌有念珠菌、曲菌、毛霉菌,小儿以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多见。 寄生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 阿米巴原虫(Entamoeba histolytica) 隐孢子虫(Cryptospodium) 结肠小袋虫(Balantidium Coli)等感染因素-肠道外肠道外感染: 有时亦可产生腹泻症状.如患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肾盂肾炎、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病时,可由于发热、感染源释放的毒素、抗生素治疗、直肠局部激惹(膀胱感染)作用而并发腹泻。有时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可同时感染肠道。感染因素-菌群紊乱 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AAD ) 一些抗生素可降低碳水化合物的转运和乳糖酶水平; 肠道外感染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可引起肠道菌群紊乱, 常见金葡菌肠炎、伪膜性肠炎、真菌性肠炎。非感染因素饮食因素(Feeding factors) 喂养不当 过敏性腹泻 原发或继发双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 气候因素发病机制渗透性腹泻 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吸收的具有渗 透活性的物质 分泌性腹泻 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 渗出性腹泻 炎症所致的液体大量渗出 肠道功能异常性腹泻 肠道运动功能异常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肠炎 病毒侵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并复制 粘膜受累,绒毛破坏 双糖酶活性下降 载体减少 消化吸收面积减少 双糖吸收减少 葡萄糖钠与载体结合 糖脂肪吸收减少 耦联转运吸收障碍 乳酸增多渗透压增加 水样腹泻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