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PP全册.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国教育史PP全册

自我介绍 ;学习外国教育史的意义 ;教育史内容的三条主线 第一,教育制度史(实践史) 即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国家的教育制度及其演变的历史。 第二,教育思想史 即国外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科学家等创立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学说(例如: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等)。 (人的思想往往会统治人类本身,耶稣—马克思) 第三,教育流派与论著 即国外各个历史时期的教育理论流派及教育专著。;目录;第三编 现代教育史 第十六章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第十七章 蒙台梭利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第十八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 第十九章 20世纪前期英、法、德、美和日本教育的发展 第二十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苏联教育 第二十一章 马卡连柯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第二十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法、德、日本、苏联和俄罗???的教育改革 第 第二十三章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第二十四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教育理论的发展 第二十五章 发展中国家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的分期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第一节 巴比伦的教育;;;一、苏美尔文化教育(前4000——前1900) (一)文化和科学 前4000年-----文字(中国,父系氏族)。 前3000年-----泥板书、楔形文字(重点) (世界最早的三种文字:楔形文字、象形文字、甲骨文) 科学成就----天文学(星座、太阴历)和数学(进位制、运算、圆周率)。;古巴比伦楔形文字;中国甲骨文字;(二)教育概况 学校----寺庙(泥板书舍) (重点) 。在泥板学校中,负责人称为“校父”,教师称为“专家”,助手称为“大兄长”,学生称为“校子”。 教育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内容与方法:主要集中在语言教学,体罚盛行。   考古资料证实的最早的学校---前2100年,马里城(前2100年左右为中国“五帝”时期)。 (重点) 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前1900——前300): 建筑方面方面大发展(八大奇迹-空中花园),文学形成 寺庙学校---初级教育;高级教育。少数人受教育 教学内容、方法---师徒传授 19世纪考古发现该种文化。 人类最初的学校教育的摇篮,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第二节 古代埃及的教育;第二节 古代埃及的教育;第三节 古代印度的教育;第三节 古代印度的教育;三、佛教教育(公元前6世纪后) 佛教知识:四谛、五戒、六道 佛教四谛:佛教四谛”是佛教的基本教理之一,分别指的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谛即真理的意思,因此四圣谛也就代表着佛教对于凡尘以及修行的基本观念,代表着对我们万千世界的真理看法。 1、苦谛--人生如同苦海泛舟   佛教认为人的一生是由各种苦恼贯穿的,共有八苦:   (1)生苦:胎儿出生,皮肉细嫩,在接触和适应外界的过程中,充满痛苦。   (2)老苦:人到老年,发白脱落,牙齿老化,嚼食困难,耳聋背驼,行走艰难,倍感痛苦。   (3)病苦:人要患各种疾病,造成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   (4)死苦:人将临死,对死亡充满恐惧,弥恋现世的生活,感到痛苦。   (5)怨憎会苦:与自己所讨厌的人不得已而相会、结合。对自己憎恶的环境想脱离而又脱离不了。不想遇到的事偏偏又遇到,令人苦恼不堪。   (6)爱别离苦:与自己相爱的人别离,与自己所喜欢的人或环境分开也是痛苦的。   (7)求不得苦:自己想做的事做不成,自己想追求的事或人得不到,精神上感到痛苦。   (8)五盛荫苦:人生就是苦,人生是诸苦的集合体。    2、集谛--苦从何来   人生苦有种种,其原因何在,集谛作此回答,根本原因在于人的主观上的“业”和“惑”。“业”是指身、口、意等各种善恶之造作,“惑”是疑惑、思惑。    3、灭谛--灭尽造成痛苦和烦恼的原因   灭谛告诉人们一定要学习、感悟、实践正见,追求真理、超越低俗追求、灭除低俗情欲,追求正大光明,超凡脱俗,便可脱离痛苦获得精神上的解脱,达到涅磐的境界。    4、道谛--正确驾驭人生之舟,脱离苦海,到达幸福的彼岸   已知人生是苦,已知苦之原因,已定灭苦之心,那么如何灭苦?   道谛作了回答,“道”含有方法和途径两种含义,具体分为八正道:   (1)正见--对四谛正确理解   (2)正思维--对四谛深入的思考   (3)正语--生活中,使用正确而美好的语言   (4)正业--规范自己的行为   (5)正命--生活中做到清心寡欲,正确看待生命的意义   (6)正念--对四谛正确的忆念   (7)正定--依四谛之理,正确修持禅定   (8)正精神--集中精力,正确不断的修持;三、佛教教育(公元前6世纪后) 佛教五戒: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邪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五戒与儒家道德有着暗合。不杀生”是“仁”,“不偷盗”是“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