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元史》.ppt

《元史》介绍 作者 《元史》,210卷,明宋濂等奉敕撰,参与编修的共有三十多人。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浦江)人。元末明初著名学者。曾参加朱元璋农民起义军,后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著有《宋学士文集》。 成书 《元史》是明初的官修史书, 经前后两次才修成。 第一次是洪武二年,李善长为监修,宋濂、王祎为总裁,任用当时名士汪克宽、陶凯等纂修官共十六人,前后仅用半年时间,便写出《元史》159卷。 但顺帝一朝史事,因缺乏《实录》和其它资料,当时并未着手,因而《元史》并没有终稿。 于是,欧阳佑等人到北平、山东等地搜集史料及逸事,为以后续编作准备。 第二次是洪武三年,这次修史又征召了各方名士十三人编撰,不到五个月,就完成了。 前后两次撰修《元史》,总共只用了331天。 内容及体例 《元史》记事自蒙古兴起到元朝灭亡共165年的历史。 全书210卷,包括本纪47卷、志58卷、表8卷、列传97卷。 本纪47卷,共14帝纪; 表8卷,即《宗室世系表》1卷、《诸王表》1卷、《公主表》1卷、《三公表》2卷、《宰相表》2卷。 志58卷,主要有《天文》、《地理》、《河渠》、《食货》等十三目。这些名目大体都沿袭旧史。 列传97卷,有类传13种,即: 《儒学》、《良吏》、《忠义》、《孝友》、《隐逸》、《列女》、《释老》、《方技》、《宦者》、《奸臣》、《叛臣》、《逆臣》、《外国》。这些类目也多袭旧史。 优点 一、体例整齐 《元史》恢复了“史汉”的传统,纪传体例一应俱全。 此外,还仿《魏书》立《释老传》,仿《新唐书》立叛臣、逆臣、奸臣等三传。 第二,通俗易懂 朱元璋历来主张文章浅显易懂,故而文字通俗是撰修《元史》的原则之一。 翻检《元史》,的确行文如话,甚至方言口语并出。 第三,珍贵的史料价值 本纪部分除顺帝一朝事迹外,其余史料皆出自《元实录》和《经世大典》,保存了大量的原始史料。而如今这两种文献都已亡佚,因而本纪部分弥足珍贵。 志也保存了大量珍贵史料。尤以《天文志》、《地理志》、《河渠志》、《食货志》的史料价值最为突出。 《天文志》总结了以前的各种历法,系统地反映了郭守敬的科学成就,使历代天文志无法比拟; 《地理志》依照《大元一统志》写成,成为后人撰修全国性志书的重要参考书; 《河渠志》有条理的记述了南北运河、沟渠、海塘、黄河等水利情况。 《食货志》记述了元代的经济情况,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状况。 列传部分材料也较丰富,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特点。 因而,《元史》是研究元代历史的最基本的史料。 缺点 第一,史料收集不全 《元史》取材限于实录和《经世大典》,而当时还有其它重要史料,如《元朝秘史》、耶律楚材《西游录》等,《元史》都未征引。 第二,史料缺乏剪裁考订 《元史》疏漏之处很多,有的内容有重复,有的内容有缺漏。 “本纪或一事而再书,列传或一人而两传,宰相表或有姓无名,诸王表或有封号而无人名”(钱大昕)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缺点? 其一,仓促成书。 朱元璋急于成书,编修者时间仓促,根本来不及认真推敲,只好照抄资料,略加删节,辑录成书。 其二,史料内容缺乏,增加了修史者的困难。 续编 由于成书草率,受到许多指摘,因而后世学者利用新史料改编、重编《元史》的著作很多。 邵远平《元史类编》 魏源《元史类编》 柯绍忞《新元史》 《元史》表、志的补订 钱大昕《元史氏族表》 钱大昕《元史艺文志》 黄大华《元分藩诸王世表》 黄大华《元西域三藩年表》 关于《新元史》 《新元史》,257卷,柯绍忞撰,记事上起元太祖元年(1206),下迄顺帝子昭宗八年(1378)共173的历史。 与《元史》相比,《新元史》有两大特点: 一、补充了新史料 补充了明清学者研究成果,从而大大丰富了元史。 二、纠正了《元史》的不少错误 如同名异人,一人两传、前后失序等情况,都得到纠正。 因此,北洋军阀时期把《新元史》列为正史,于是有了“二十五史”之称。 当然,《新元史》也有一些问题,书中对有关史料仍失于考订,《新元史》还缺乏艺文志。 因此,《元史》虽然芜杂,仍有重要价值;而《新元史》虽有改进,也有未尽之处。这就是二史并存、同为正史的原因。 研究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