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十章
国民党新闻统制的重建与新闻界的抗争
一、国统区新闻事业的中心重返东南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愈战愈强,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全面胜利。
国民党的新闻事业气数已尽,最后败退台湾。
夹在国共两极之间的民营新闻事业则被迫分化,或转向人民立场,或成为国民党失败的殉葬品。
国民党新闻统制的重建与新闻界的抗争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国统区新闻事业的中心随着政治中心由西部向东部转移,重新回到东南地区的上海、南京一带。
国民党统治集团抢先在收复区扩展新闻事业,1945年9月颁布《管理收复区报纸通讯社杂志电影广播事业暂行办法》。一个较战前更为庞大的国民党新闻事业网,在接收敌伪新闻机构的基础上迅速重建。
战后,国民党将《申报》《新闻报》改造成国民党的准党报。让中国新闻事业中心的上海成了国民党党报的天下。
在其他地区,国民党统治集团也采用相似的手法,复刊或新办其党营报刊。
国民党新闻统制的重建与新闻界的抗争
国民党报团组织的出现,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新闻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中央日报社发展成一个拥有12个分社的报团,和平日报社也拥有9个分社,另外还有武汉日报、中山日报社、东南日报社等。
在广播事业方面,国民党接收日伪电台,并将其改建为国民党的官办电台。
日伪汉口放送局旧址
国民党新闻统制的重建与新闻界的抗争
面对国民党集团大肆抢夺新闻阵地的形势,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方针。
1945年9月14日,中央派人去上海、南京等地办报。9月初,中共中央还电告中共广东区党委:迅速派人去广州、香港开辟宣传阵地。
在上海,《联合日报》《联合晚报》《建国日报》《文萃》周刊、《群众》周刊的影响最大。
在北平,1946年2月22日创办机关报《解放报》,同日新华社北平分社也宣告成立。
在华南,在香港创办的第一家党报《正报》于1945年11月13日创刊,停刊后回广州创办《南方日报》。
国民党新闻统制的重建与新闻界的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其他进步人士和民主党派的报刊也纷纷创刊或复刊。
在重庆,中国民主同盟先后创办了《民主星期刊》《民主报》,人民救国会创办了《民主生活》周刊,民主建国会创办了《平民》周刊。
战前在上海、北平、天津、南京等大城市出版的一批著名商业性大报,在战后纷纷迁回原地,其中不少报纸朝着报团方向发展,在其他城市建立分社、出版分版,力谋事业上的发展。如《大公报》《新民报》《益世报》等。
国民党新闻统制的重建与新闻界的抗争
抗战胜利后,上海的民营商业性广播电台陆续恢复,至1946年年初发展到43座。
为了遏止民营电台的发展势头,国民党政府交通部于1946年2月14日颁布了《广播无线电台设置规则》,对电台的设置、分布、数量、功率以及广播内容等各个方面都详加限制。
据此,国民党交通部上海电信局自3月起对上海民营电台进行整顿,致使上海54家民营电台被封闭,仅剩的22家民营电台中绝大多数也必须同其他电台合用一个频率。
二、“拒检运动”与新闻界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
1945年八九月间发生的“拒检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坚决支持国统区出版界发起的这场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
9月后,由重庆出版界发起的拒检运动扩展到成都、昆明等地,并由出版界扩展到新闻界。拒检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使国民党当局陷入被动局面,为期两个月的拒检运动获得了巨大的胜利。
之后,为了巩固和发展拒检运动取得的胜利成果,国统区进步新闻文化界又进一步提出了新的斗争目标,将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推向新的高潮。
国民党新闻统制的重建与新闻界的抗争
三、新闻统制在内战中强化与民营新闻传播事业的衰落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新闻统制进一步强化。国统区的进步新闻机构以及一切不利于国民党政治统治的新闻机构,遭到迫害。
国民党当局在1946年下半年发动全面内战后,12月15日通过《宪法》,宣称中国已进入“宪政”时期。
1947年后,国民党当局动用大批宪兵、特务,捣毁报馆,捕杀报人,在新闻界实行白色恐怖。《新华日报》和《群众》杂志是国民党在全面内战爆发后首先要摧残的对象。
国民党新闻统制的重建与新闻界的抗争
民主党派、进步团体与个人主办的报刊,也遭到了国民党当局的限制、迫害与摧残。中国民主同盟机关报《民主报》,多次遭国民党特务的袭击和威胁。
为了在国统区坚持进步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报刊在国共合作破裂后转入“地下”秘密出版发行。如上海《文萃》杂志。
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在国统区形成后,作为第二条战线上新闻尖兵的北平、上海等地的进步学生报刊,成了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坚持进步宣传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国学生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