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综合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ppt

  1. 1、本文档共1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回顾综合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

(一)教师专业发展 (二)学生指导 ②小学生注意的品质逐渐提高(注意范围有所扩大、稳定性增加、注意分配与转移的能力明显提高) ③具体、直观新鲜的事物能引起儿童的注意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运用无意注意; 调动有意注意; 综合运用两种注意 (二)学生指导 要提高小学生的记忆能力,需要老师做到: 加强对小学生有意识记的培养; 对小学生进行意义识记的培养; 重视对小学生记忆品质的培养; 及时复习,防止遗忘; 教给小学生记忆的方法。 (二)学生指导 4、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与教育 (1)品德(道德品质)的实质,是个体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规范自己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它是社会道德准则在个人思想与行动上的体现,是个体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2)品德的心理结构 品德的心理结构主要有四个成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 德意志、道德行为(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简称,知、 情、意、行。 (二)学生指导 (3)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 ①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②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认为,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 岭。 皮亚杰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外界规则对其不具约束力 权威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是在论阶段 可逆性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 公正阶段:主持公正、公平同时会考虑到一些具体情况 (二)学生指导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采用“道德两难故 事法” 前习俗水平(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相对功 利阶段) 习俗水平(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 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普遍原则 的道德定向阶段) (二)学生指导 (4)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思想品德整体呈现出稚嫩性与可塑性、模仿性与易变性、自我中心性与缺乏自律性的特点。在这一发展阶段,小学生的品德发展是从依附性向自觉性、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发展比较平稳,显示出协调性。在过渡的过程中,存在着转折或质变的时期即关键年龄。从整体发展来看,关键年龄大致在三年级(9岁左右)。 (二)学生指导 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发展特点: 第一,道德行为的发展与认识水平的提高相适应; 第二,由外部调节向内部控制过渡; 第三,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养成; 第四,小学生道德行为的调节和控制能力获得发展(小学生 道德意志发展水平从四年级以后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自制力 是指道德意志行为中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第五,小学生的言行脱节想象比较普遍。 (二)学生指导 (5)影响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外部条件: 家庭教养方式 社会风气 同伴群体 内部条件: 认知失调 态度定势 道德认知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对品德的 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学生指导 (6)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由外到内的转化过程,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依从,即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行动,但对 规范的必要性等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初级阶段) ②认同,即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规范,并试图与之保持一致。 ③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社会规范及其价值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此时稳定的品德形成) (二)学生指导 品德的培养方式: 有效的说服:有效地运用正反论据;发挥情感的作用,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动人。 树立良好的榜样 利用群体约定 价值辨析 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惩罚不是最终目的,给予惩罚时,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惩罚与错误的行为的关系,使学生从心理上能接受,口服心服;同时要给学生指明改正的方向,或提供正确的、可替代的行为。) (二)学生指导 (7)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P.132) 5、小学生德育 (1)概念: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2)主要内容(P.133) (二)学生指导 (3)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德育内容及德育方 法四大要素构成。 (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现有水平之间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 (5)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P.135) (二)学生指导 (6)小学德育的原则 德育原则: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是教师

文档评论(0)

yigang09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