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教版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pptVIP

2013人教版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今也妇人之所以夙兴夜寐,强乎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 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暖,不强必寒,故不敢怠倦。 ——《墨子·非命下》 材料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按四夷使臣多非本国之人,皆我华无耻之士。易名窜身,窃其禄位者。盖因去中国路远,无从稽考。朝廷又惮失远人之心,故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私货来皆倍偿其价,不暇问其真伪。射利奸氓叛从外国益众,如日本之宋素卿,暹罗之谢文彬,佛郎机之火者亚三,凡此不知其几也。 ——严从简《殊域周咨录·暹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这则史料反映出墨家学派对农业经济持何种态度?又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何种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晁错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 (3)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参考答案】(1)态度:提倡物质资料的生产,重视农业经济; 鼓励农夫的勤劳,反对不劳而获、不劳而食。特征:男耕女织。 (2)主张:抑商。理由:商人轻松获利与农人辛劳薄利形成对比,不利于农业发展;商人借经济实力赢得社会身份或政治地位,不利于中央集权。 (3)现象:一些中国商人假冒或窃取“贡使”身份与政府进行贸易,获取利益。 原因:明朝的贡赐贸易“凡贡使至必厚待”,对商人有巨大的利润刺激;明政府严格限制民间进行对外贸易、以及推行抑商政策,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形成矛盾冲突。 第4讲 古代的经济政策 1.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 2.高考考点 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高考真题 【例1】(2011全国)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D 【解析】材料虽反映有租佃关系,但是主要角度是指出“官府勒令田主(土地的主人)交纳赋税,一些田主被迫借高利贷陷入困境”,表明材料侧重“政府”,即“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A表述脱离材料;B、C中佃农与地主的关系虽然材料有所反映,但非材料反映的对地主的致命一击。政府税收政策实行纳银征税,而佃户交的是劣质米,这造成地主必须借高利贷,故选D项。 【例2】(2011福建)《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史实,汉朝政府虽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是实际上在官吏和世俗眼中商人因为富有而高贵,农民因贫穷而低贱,法律和现实中存在着强烈的反差。答案选D。 【例3】(2011海南)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明汉初( ) 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 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 A 【解析】汉高祖重农抑商,经济未见成效。“文景之治”时期,百姓“皆背本趋末”,经济却出现恢复,出现盛世,这说明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答案为A。 【知识梳理】 【重难突破】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在原始社会,土地属氏族公社所有。 (2)夏、商、西周时期,实行“井田制”,这是一种土地国有制。 (3)战国时期,在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由封建土地所有制代替的情况下,各国通过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贯穿了封建社会的始终,一直 (4)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必然导致土地兼并问题。土地的高度集中,一方面使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激化了阶级矛盾,往往酿成农民起义;另一方面,土地高度集中也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激化封

文档评论(0)

beifangl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