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风筝介绍完整版)
龙型风筝 主要以龙头蜈蚣风筝为主,也是潍坊风筝的一大特色。 板子风筝 即人们传说的平面形风筝。从结构和形状上看,它的升力片就是主体,无凸起结构,风筝四边有竹条支撑。 此类风筝较多见,扎制容易,飞升性能好,又适合表现多种题材,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一种。板子风筝,京津地区也叫拍子风筝,有八角菱形或者瓢虫形,这类风筝一般都拖着个长长的尾巴或穗子,这对起飞有益处。板子风筝中,最简单的一种是“瓦爿”块,方方的一片,南方农村叫它“二百五”,北方俗称“筝子”,又叫“屁帘儿”。 立体风筝 一般采用折叠结构的骨架,由一个或多个圆桶或其他形状的桶组成,如宫灯、花瓶、火箭等。 运动风筝 又叫特技风筝,一般为三角形、滑翔伞状、眼镜形。与传统风筝不同,运动风筝不仅有单线的,还有双线的、四线的,可在空中做一些动作。如水平移动、俯冲、绕八字、转圈等。 自由类 自由类包括跨种类,运用新技术,吸取外国风筝之长的风筝。跨种类的如“鹊桥会”, “梁山一百单八将”、“百鸟朝凤”等。 * 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有四个字:扎、糊、绘、放。简称“四艺”。 简单地理解这“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 “扎”包括:选、劈、弯、削、接。(选材,劈竹,削竹,弯竹和连接) “糊”包括:选、裁、糊、边、校。(选材,裁剪,糊,切边和校正) “绘”包括:色、底、描、染、修。(颜色,底色,描线,染色和修饰) “放”包括:风、线、放、调、收。 四艺中,扎要求达到对称,使风筝左右两侧的受风面积相当; 糊即要保证整体平整,干净利落; 绘即要做到远眺清楚,近看真实的效果; 放即要依据风力调整提线角度。 制作过程 1.布或纸(无纺布、雨伞布、一次性雨衣、纸彩带、海报纸)不易破 ,比较轻的。 2骨架(竹子、小木棍、塑料小条) 3.线(不易断、较长) 4.其他:铁丝 、或纸胶、双面胶、白乳胶(主要是能固定骨架和风筝用的都可以) 猜谜语 天上一只鸟, 用线栓的牢。 喜爱微风吹, 害怕大雨浇。 风筝 ,读音为fēng zheng 筝为轻声,又名纸鸢、风鸢、纸鹞和鹞子。 风筝,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是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 风筝是由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 “墨子为木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当年,墨翟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可惜只飞一天就坏了。这只木鹞就是最早的风筝。 “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 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了风筝材质 。 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在中国古代,木鸢一直是战争时通讯和侦探的重要工具,并能带上火药用作战争进攻的武器。 历史 从隋唐开始,作为一直被用于军事上的纸鸢,随着传统节日清明的兴起,用途上有了新的转折,开始向民间娱乐型转化。也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 从五代(907-960)开始,在纸鸢上加哨子,其鸣如筝,故称风筝。现在我们说的风筝其实是统称,把那些没有哨子的纸鸢,都叫做风筝了。 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 关于风筝的起源,大体有四种传说。一是斗笠、树叶说;二是帆船、帐篷说;三是飞鸟说;四是李邺说。 斗笠、树叶说 起源 帆船、帐篷说 飞鸟说 李邺说:风筝由五代时期的李邺发明的。所见文著有明代陈沂在《询刍录·风筝》中这样写道: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 中国风筝 潍坊风筝文化 山东潍坊市被各国推崇为“世界风筝之都”。 山东潍坊是中国著名风筝产地,明代就已在民间出现扎制风筝的艺人。 清代,随着放风筝习俗的流行,风筝艺术亦达到鼎盛阶段。 道光年间,郑板桥有诗曰:“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清末,潍坊已形成了固定的风筝市场。 潍坊风筝主要有三种基本造型:串式、硬翅式和简形式。其中串式以龙头蜈蚣最突出,据说是受了龙骨水车的启发而制造的。 潍坊风筝 潍坊国际风筝节 潍坊国际风筝节是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盛会,每年4月20日至25日都在潍坊风筝纪念广场举行。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连续举办31届,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和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竞技和游览。 世界风筝都——潍坊 潍坊是举世闻名的世界风筝都 。 1984年4月1日,举办了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 1987年4月,潍坊被第五届国际风筝会主席团确定为“世界风筝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