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利巴韦林合成总结
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ribavirin,RBV),又名病毒唑、三氮唑核苷,化学名1-β-D-呋喃核糖基-1H-1,2,4-
三氮唑-3-羧酰胺,分子式:C8H12N4O5,结构式如右下图所示。该药是一种高效广谱核苷类
的抗病毒药物,已列入国家基本药用品种,对至少12 种RNA 病毒和10 种DNA 病毒有强
效的抑制作用。
1 发酵法
1.1 反应原理[2-8]
在D-葡萄糖,肌苷,5′-腺苷或D-核糖的培养基中,加入1,2,4-三氮唑-3-羧酰胺(TCA)
和生物菌种,室温条件下培养2 ~ 8 d,即可制得利巴韦林,但转化率不高,仅在40% ~ 60%。
其中以D-葡萄糖为原料的制备简式如下,式中所用的生物菌种为:短杆菌、棒状杆菌、节
核杆菌、微球菌或杆菌等。
1.2优缺点
发酵法的优越性是可以直接从核糖或D-葡萄糖制备目标产物,操作简单,三废易于治
理,能耗小。不足之处在于:(1 )微生物的培养一般在20 ~ 40℃下进行,容易产生杂菌;(2)三氮唑核苷容易分解,收率低;(3)必须长时间培养,发酵液中的各种核苷、三氮唑核苷磷酸化物及其它代谢产物,使精制分离困难;(4)必须每次培养微生物,成本高;(5)原料单耗大,如葡萄糖用量560∶1,TCA用量19∶1。可见该法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2 酶促法
2.1 反应原理
以肌苷,鸟苷,黄苷或D-核糖-1-磷酸酯与1,2,4-三氮唑-3-羧酰胺(TCA)为原料,在
核苷磷酸酯酶(PN Pase)的作用下合成利巴韦林,转化率54.1% ~ 95%不等。以鸟苷为例,
其反应式如下。式中所用的核苷磷酸酯酶(PN Pase)可由乙酰短杆菌ATCC39311或TQ-952
作酶源,培养获得。
2.2 优缺点
酶促法[9-20]具有以下优点:(1)在微生物不增殖条件下,以较高的温度(40 ~ 60℃)
反应,几乎没有杂菌污染,三氮唑核苷的分解反应受到抑制,收率提高。(2)反应时间短,
副产物少,分离精制容易。(3)核糖供体可以从多种核苷、核苷酸中选择,来源广泛。(4)
操作简便、环境污染小、能耗小。
酶促法的工业化市场前景广阔。美国ICN 制药公司在上世纪80 年代末就开始用酶促法
实现工业生产利巴韦林,但总收率较低,仅55% [21]。我国在酶促法合成利巴韦林研究中提
出了双酶法制备[22-23],使转化率提高到95%以上。湖北潜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双酶法
生产利巴韦林的产率达85%,成本降低了50%,年产能力达350 吨[24]。但为使酶促法趋于
完善,在酶源的制备、保存和重复利用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研究。
3 化学法
国内外研究和报道最多的就是利巴韦林的化学法合成。化学法总体可分为卤代糖法、肌
苷法、腺苷法和核苷酸法四种[25],主要经由酰化、缩合与氨解三步完成。
3.1 肌苷法
该法是化学法中研究最为广泛的,其以肌苷为起始原料,经酰化反应制得四乙酰核糖;
然后与1,2,4-三氮唑-3-羧酸甲酯(TCM)熔融缩合,再经氨-甲醇溶液氨解,得到目标产物。
反应式如下:
缺点:高温下(162 ~ 165℃)易使四乙酰核糖分解,影响收率和质量
优点:
1. BSA(N,O-二(三甲基硅烷基)乙酰胺)作硅烷化试剂,
CF3SO2OSi(CH3)3作催化剂下缩合,使收率提高到83.4%。
2 .献[31-33]中提到使用SnCl4作催化剂,且反应条件温和,易操作。
3.2 核苷酸法
该法以核苷酸为起始原料,先经水解制得核苷,再经乙酰化反应制得四乙酰核糖,然后
经缩合、氨解反应合成目标产物。反应式如下。
文献[29]对此进行了较为详尽得报道,反应时间长,收率为51%。可见,核苷酸法制取
利巴韦林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3.3 腺苷法
该法以腺苷为起始原料,先切断与乙酰化一步实现,制得四乙酰核糖,再经缩合、氨解
制得目标产物。
3.4 卤代糖法
该法是先将四乙酰核糖溴化物与三氮唑羧酸甲酯(TCM)高温缩合反应,再经氨解反
应制得目标产物。文献[1]对此进行过报道,反应式如下。
此方法由于反应时间长,收率低,缩合反应温度高,易使四乙酰核糖溴化物分解等缺陷,
目前已不再使用。
4 结论
目前利巴韦林的合成主要包括化学法、酶促法与发酵法三种;其中化学法研究与报道最
为广泛;酶促法具有很大的工业化市场前景;发酵法仍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还有待进一步
研究。
- 软件下载与安装、电脑疑难问题解决、office软件处理 + 关注
-
实名认证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