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思考、探究】 1、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诗人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不同境遇、 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请分别将它们写出来。 2、余光中为什么要引用蒋捷的这首词呢?结合选段谈谈你的看法。 虞美人 听雨宋·蒋捷 ??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思考、探究】 (1)“少年听雨”:?“少年听雨”的画面,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着力渲染的正是 “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而又枯槁的身心 (2)“壮年听雨”: “壮年听雨”的画面,映现出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 心境。(3)“而今听雨”: “而今听雨”的画面,则刻意凸现出僧庐之冷寂与鬓发之斑白,借以展 示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 【思考、探究】 1、2、余光中为什么要引用蒋捷的这首词呢?结合选段谈谈你的看法。 答:作者处境与蒋捷相似,都是“饱经风霜”,都是面对萧萧秋雨,想到自己的一生,自然发出“悲欢离合总无情”的感慨。 听听,那冷雨 看看,那冷雨 嗅嗅闻闻,那冷雨 美感 听雨 听不到雨 失落 美国 台湾 呼吸困难,心寒眸酸 山在虚无之间罢了 清清爽爽新新 有一点薄荷的香味 淡淡的土腥气 冷雨 听听 那 永远的乡愁 雨中情思 见景生情 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吧。 语言特点 特点一:句式长短参差,文言口语和欧化语言穿插,自如而连贯。 特点二:大量使用叠音词,节奏和韵律感强,描写细腻。 特点三:大量使用比喻、通感、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有力烘托了思想情绪。 白以为常,文以为变,俚以见真,西以求新。 ——余光中在2003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颁奖大会上的发言 可以意会,亦可言传 听听那冷雨 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他们倾吐乡愁 余光中 张晓风 林海音 在日式的古屋里 在大陆的瓦屋下 在王禹偁的竹屋 在蒋捷的词中 珍妮的辫子 [余光中]当初我认识珍妮的时候, 她还是一个很小的姑娘,?长长的辫子飘在背后,像一对梦幻的翅膀。 但那是很久,很久的事了,我很久,很久没见过她。 人家说珍妮已经长大了, 长长的辫子变成卷发。 昨天在街上我遇见珍妮,她抛我一朵鲜红的微笑, 但是我差一点哭出声来,珍妮的辫子哪儿去了? 作者介绍 余光中 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 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他也自称“江南人”。 余光中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中国。他说“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自己“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 余光中,台湾作家、诗人、评论家,祖籍福建,自称“左手写诗,右手写散文”,他被称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曾有很多时间在欧美和香港游历。他的著名诗歌《乡愁》传遍华人世界,还有《望乡的牧神》《民歌》等,散文有《沙田山居》《听听那冷雨》等。 掉头一去是风吹乌发, 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当年离开内地,乃此生最大伤痛。幸好那时我已21岁,故土的回忆,文化的濡染已经深长,所以日后的欧风美雨都不能夺走我的汉唐魂魄。” 听听那冷雨 雨的凄冷(景) 情的凄凉(情) “冷”字用在这里合适吗?如果我换成“苦”或“寒”好不好? 给人一种凄凉迷蒙的景象,表达作者无限的思乡之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广州版英语五下《Module1 Unit2》.ppt
- 河大版九下《左忠毅公逸事》.ppt
- 2016春苏少版音乐一下第四单元《铁匠波尔卡》.ppt
- 2016春外研版(三起)六下Module 1 Unit 2《What do you want to eat》.ppt
- 河大版语文八下《陋室铭》.ppt
- 2016春外研版(三起)六下Module 8 Unit 1《Why do you have cups on your heads》.ppt
- 河大版语文八下《我的叔叔于勒》.ppt
- 河大版语文八下《我的信念》.ppt
- 2016春外研版(三起)五下Module 3 Unit 2《Sam ate six hamburgers》.ppt
- 沪教版化学高一上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