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法(法硕教材).doc

  1.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编 债法一般原理 导论 【本章要点】 “债”是一个抽象的法律术语,指的是特定人间可以请求为特定行为的法律关系。对整个债法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对“债”之概念和特性准确理解的基础之上。本章旨在介绍债的基本法律意义,突出强调“债”之概念是一种抽象思维的产物。在阐释债的概念时,本章还将探讨债权、债务的基本属性,主要围绕着债权的相对性等特性,比较其与物权这种绝对权的差异。 本章还将从债的发生角度讲解债的各种具体表现形态,并进而论证在法律技术上建构“债”这个抽象概念的必要性。此外,本章还将对债法的法律渊源以及债法的特点做出简介。 第一节 债的意义 【本节要点】 债是特定人间可以请求为特定行为的法律关系。这一抽象概念产生于罗马法,系大陆法系国家民法特有的法律范畴。债权系财产权,其主要效力表现为请求权。债权具有对人性、非排他性和平等性。“债务”与“责任”常被混用,但应学理上应作一定的区分。 一、债的概念与特征 (一)债的概念 “债”是大陆法系国家民法上的一个基本术语。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84条之规定,“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履行义务”。 在抽象的意义上,债指的是特定人间可以请求为特定行为的法律关系。此一法律概念,相对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对其的使用而言,其意义有较大的差异。日常所谓“欠债还钱”、“负债累累”,其中所涉及的“债”均指“欠钱”之意。而民法上的债,固然也具有财产性,但其范围决不仅限于金钱之债,不仅物之给付、劳务的给付甚至是不作为都可成为债之客体。在此意义上,民法上“债”的范围较诸日常生活中“债”之范围要广得多。但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权利义务关系,民法上的“债”并不能包容日常所谓“感情债”、“血债”等含义。 “债”的概念具有鲜明的法系特征,它产生于罗马法,并为后世大陆法系(罗马法系)国家在民法典中所使用。在英美法系(普通法系)国家,由于其判例法的法律技术并不要求高度的逻辑抽象,其法律并未使用“债”这一概念。在大陆法系国家,“合同之债”、“侵权行之债”、“无因管理之债”等均纳入“债”的范畴之内,对它们加以调整的规范习惯上被称为“债法”;而在英美法系国家,并不存在“债法”的概念,其对应的法律范畴为“合同法”(contract law)、“侵权法”(law of torts)等。 “债”的概念还存在广义与狭义之别。前述“债”之概念,即为狭义债的概念,此种债之关系指向某一特定的给付。此外,我们还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使用“债”这一概念。例如,当事人因买卖合同的订立而产生债的关系,而这一债的关系并非仅限于某一个给付,而是包括了买受人与出卖人之间多种给付关系,如交付标的物、转移标的物所有权、支付价金等主给付义务,以及通知、协作、瑕疵担保等一系列其他义务。很显然,被称为“买卖合同之债”的债务关系是由数种债权与债务构成的,而且由于出卖人与买受人均须负担债务,故二者互为债权人、债务人。另外,由于诚信原则的作用,债务人通常都需要负担多种债务。因此,在债法上,此种广义之债的概念尤为重要。 (二)债的特征 民法上“债”的概念具有高度抽象性,它将这种法律关系的发生原因、构成要件、具体的标的以及价值判断等均排除出去,而仅保留了法律效果方面的要素。从法律关系的角度而言,在主体、客体、内容方面,债之关系具有如下特征: 1.债为特定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无论基于何种发生原因,债的关系均将先前不具有特别法律关系的双方当事人结合在一起。在这种特定人之间的结合关系中 参见【德】迪特尔 参见【德】迪特尔·梅迪库斯著、杜景林、卢谌译:《德国债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2.债为特定人得请求特定人为特定行为的法律关系。与债的主体具有特定性相同,债的客体也具有特定性。在债的关系发生时,债的客体即应具有确定性或至少已具有了可以加以确定的标准。作为债之客体的特定行为称为“给付”,包括作为与不作为两种形态。“作为”系积极的给付,要求债务人积极地做出一定行为以满足债权人的利益;“不作为”系消极的给付,主要存在于意定之债中,例如,在雇用合同中,基于双方的合意,受雇人承担不利用业余时间在外兼职的不作为义务。债的客体无论表现为作为,还是表现为不作为,其目的均在于以给付为媒介,使特定的债权人从特定之债务人那里获得特定的利益。 3.债的内容包括债权与债务两个方面,二者具有对应性,即债权人所享有的权利即为债务人所承担的义务。因此,对于债之关系的描述,可由债权或债务任一方面着手,界定了债权也就明确了债务,反之亦然。 二、债权 所谓债权,是指特定人(债权人)对他特定人(债务人)请求其为特定行为的

文档评论(0)

annyls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