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语”的结构及其表达形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家语”的结构及其表达形式

“诗家语”的结构及其表达形式   一、“诗家语”的提出     中国古代的诗歌,随着近体诗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诗歌的语言结构及其表达形式。“诗家语”概念的出现,从狭义的角度说,诗歌语言有了不同于散文语言的充分理由;从广义的角度而言,则诗歌在整体表达的形式上,也充分体现了它的独特性与独创性。宋人魏庆之编的《诗人玉屑》卷六载:     王仲至召试馆中,试罢,作一绝题云:“古木森森白玉堂,长年来此试文章。日斜奏罢《长杨赋》,闲拂尘埃看画墙。”荆公见之,甚叹爱,为改作“奏赋《长杨》罢”,且云:“诗家语,如此乃健。”     有宋一代是诗歌艺术理论进一步专门化、学问化的时代,“诗学”这一概念也正于北宋中期以后,逐渐流行并渐成专门术语。荆公王安石是宋代诗坛的巨擘,也可以说是诗学研究的先驱人物。他将诗歌中词语的某种特殊表达称为“诗家语”,说明北宋诗人已经自觉地将诗歌创作的实践经验,通过归纳与总结,逐渐上升到了理性认识的层面。王安石将王仲的诗句“日斜奏罢《长杨赋》”,改为“日斜奏赋《长杨》罢”,从形式上看,没有改变一个字,只将“赋”与“罢”作了一下换位,按文理看原句应该更顺畅一些。但细细推敲,王安石的这一改确是有道理的。首先,《长杨赋》本为汉朝著名赋家扬雄的名作,王仲借此自喻,表现出他应试完毕后自得与自信的心情,但“奏罢《长杨赋》”,只是一个简单的动宾结构,“长杨赋”三字也过于直露,改动之后,“奏赋”增加了动作的层次,也使后边的名词更加凝练与老到。其次,在名词后增加了一个“罢”字,使原句的动宾结构,变成了动宾加上一个补语的结构,从而使语言在精练的同时,又丰富了结构上的变化。第三,“赋”与“罢”虽均是去声,于格律无碍,但“赋”字是“合口呼”,发声较为沉闷,而“罢”字为“开口呼”,声音响亮而高昂,恰与作者的精神面貌相吻合。一字之调整,确实显示了诗坛大家的老辣手段。而“诗家语”命题的提出,也为诗句奇特而特殊的组合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突出了诗歌语言艺术表现的独特魅力。     二、“诗家语”的组合形式     “诗家语”的组成形式是十分丰富的,也是相当复杂的。首先,从理性逻辑的角度分析,“诗家语”最鲜明的特点便是:既出于常理之外,又入于情理之中。譬如:李白《秋浦歌》中的“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对句就不能改成“采鱼船上宿”;“水中宿”三字更能表现农夫为了生计而水陆兼营的辛劳。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也不应写成“春风花朵香”,因为“花鸟香”,更渲染了春意的浓郁;而柳宗元《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决不能变成“独钓寒江鱼”,否则生活环境的凄清、落寞与诗人性格的倔强、孤傲何以见得?!张继的《枫桥夜泊》首句便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按逻辑讲,“霜”何能“满天”?但诗句写成“月落乌啼霜满地”,便大为逊色了。韩愈《咏樱桃》诗有“香随翠笼擎偏重,色照银盘泻未停”两句,也有人认为:“樱桃初无香,退之以香言,亦是一语病。”(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后集》卷九)明人吴景旭深不以为然,反驳他说:     竹初无香,杜甫有“雨洗涓涓静,风吹细细香”之句;雪初无香,李白有“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之句;雨初无香,李贺有“依微香雨青氛氲”之句;云初无香,卢象有“云气香流水”之句,妙在不香说香,使本色之外笔补造化。而渔隐乃病之,我恐此老   膏肓正甚!   ――《历代诗话》卷四十九     吴氏连用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李白《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李贺《四月》和卢象《东溪草堂》中的诗句,来说明“诗家语”“妙在不香说香,使本色之外笔补造化”的特点,极有见地。所谓“本色之外笔补造化”,也包含了“出于常理与入于情理”相统一的意思了。 在“诗家语”的结构中,还有一种情况是“错接”,也就是在两个以上的词或词组的组合时,通过词或词组的交错衔接,从而达到意象重合、浑融一体的艺术效果。如韦庄《春陌》中的诗句“一枝春雪冻梅花”,按理性逻辑应该是“一枝梅花冻于春雪”,但诗人却将“一枝”这个数量词与“春雪”这个名词对接,而将名词“梅花”反而与“冻”这个动词组成新的词组,形成了词与词、词组与词组的交错衔接,显得别致而新颖。再如李白《清平调词》“解释春风无限恨”一句,本来“解释”当与“恨”组合;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两句,其词组的常规搭配乃是:料敌扬雄赋,看亲子建诗。这样的“错接”词组在辞赋、散文中也每有出现,如江淹《别赋》中的“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两句,按逻辑词组应为“神夺人骇,心惊骨折”,因为“心”不可能“折”,而“骨”又如何能“惊”?同样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之句,按理“泉”应与“洌”搭配,而“酒”才能与“香”组合。在散文中出现这种“错接”现象,我们可以称之为文句的诗化。   在“诗家语”的表达中,运用比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