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机械系统多维耦合振动传递矩阵分析-机械工程学报.PDF

复杂机械系统多维耦合振动传递矩阵分析-机械工程学报.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杂机械系统多维耦合振动传递矩阵分析-机械工程学报

第41 卷第4 期 机 械 工 程 学 报 Vol. 41 N o .4 2005 年 4 月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pr. 2 0 0 5 复杂机械系统多维耦合振动传递矩阵分析* 孙玲玲 宋孔杰 (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济南 250061) 摘要:以特性传递矩阵描述复杂机械系统中子结构输入、输出力与速度矢量关系,提出了复杂振源激励、多弹性 支承与基础板结构三维耦合隔振系统传递矩阵力学模型。考虑隔振支承多维波动效应,推证了弹性支承耦合振动 传递矩阵,为复杂系统功率流特性及隔振器多维驻波效应研究确立了有效途经。数值模拟计算表明,基础板结构 的前两阶弯曲共振模态是高频域系统功率流提高的主要原因。振源力矩或垂向激振力诱发的隔振器纵向谐振使系 统功率流明显提高;增大基础板厚度,驻波共振峰值提高。 关键词:驻波 隔振 传递矩阵 功率流 中图分类号:TB53 振源质量A 、隔振支承B 、接受基础C 三个子系统, * 0 前言 其中各子系统代表总系统的一个或多个刚性的或分 布参数元件。刚性元件具有6 自由度,而受相应边 隔振系统振动传递取决于振源、隔振元件与接 界条件约束的分布参数结构容许多个自由度。按照 受结构特性。无质量或简单集总参数隔振支承理论, 能流方向定义子系统输入输出端及其作用力和速度 对于低频域的振动分析是合理的,但在高频域隔振 矢量,建立总体系统特性传递矩阵模型,如图2 所 支承的分布参数特性对系统功率流产生重要影响。 示。图中各传递结构分别代表整体系统中的一个子 阻抗导纳分析法在柔性隔振系统研究中发挥了 系统,各传递结构或子系统的输入输出状态矢量 [1~5] 重要作用 。然而,考虑弹性元件分布参数特性时, 以及特性矩阵aij ,ßij ,?ij 构成了传递矩阵分析模 阻抗导纳法在总体隔振系统分析与综合中的复杂性 型的基本集成单元。 [6,7] 显而易见 。应用传递矩阵概念与四端网络理论探 讨振源、传递元件与接受结构所组成的机械系统振 动分析问题,易于列出简明扼要的和高度一般化的 公式,但传递矩阵特性的运用也仅局限于无质量减 [8~10] 振器系统或分布参数系统的一维振动分析 。 考虑弹性支承分布参数特性与多维波动效应, 探索以传递矩阵描述多支承系统输入、输出端的广 义力与相应速度组合的特性关系。针对由复杂振 源、多支承与柔性基础组成的一般系统,建立三维 图1 弹性支承三维耦合振动系统示意图 耦合振动传递矩阵动力学模型,使传递矩阵在柔性 隔振系统动态特性研究、主动与被动控制一体化建 模分析方面发挥更普遍的作用。着重研究隔振器多 维驻波效应对功率流频谱特性影响,为系统结构参 图2 隔振系统动态特性传递矩阵模型 数优化及主动控制策略确立理论依据。 1.1 振源刚体子结构特性传递矩阵 一般而言,振源质量的固有频率远大于激励频 1 隔振系统耦合振动传递矩阵建模 率,因而将其视为一般三维刚性子结构。为便于分 析,以Fe [Fex ,Fey ,Fez ,Tex ,Tey ,Tez ]T 表示作用于振 对于图 1 所示复杂振源、多弹性支承与柔性基 源质量重心的广义激振力矢量,ve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