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血液生理.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理学—血液生理

血浆蛋白(plasma proteins) 3、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的生理意义 ① 血浆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 ② 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平衡。 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一)、血管收缩 (二)、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 (三)、血液凝固 二、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一)、凝血因子(coagulation factor) 1、除因子Ⅲ外,都是血浆中的正常成分; 2、除因子Ⅱ和Ⅳ外,都是血浆中含量很少的球蛋白; 3、除因子Ⅳ外,正常情况下都不具有活性; 4、凝血因子一旦被某些物质激活,将引起一系列连锁酶促反应而发生瀑布式的凝血反应; 5、在维生素K参与下,因子Ⅱ、Ⅶ、Ⅸ、Ⅹ由肝脏合成,缺乏维生素K或肝功能下降时,将出现出血倾向; 6、因子Ⅷ是重要的辅助因子,缺乏时将发生微小创伤也会出血不止的血友病。 (二)、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瀑布学说) 凝血酶原 复活物 凝血酶原 凝血酶(thrombin)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原     分 类 内源性凝血 外源性凝血  凝血过程 血管内膜暴露胶原纤维 血管外组织释放因子Ⅲ              凝血因子分布 全在血中 组织和血中 参与酶数量 多 少 凝血时间 慢、约数分钟 快、约十几秒钟 凝 血 小 结 (形成凝血块) 网络血细胞及血小板吸附凝血因子 ↓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原 ↓ 凝血酶 凝血酶原 ↓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 ← 凝血因子Ⅶ-Ⅲ复合物 激活因子Ⅺ→ ↓ 因子X ↓ 激活因子Ⅻ 结合因子Ⅶ 正常情况下尽管血液中含有多种凝血因子,但血液不会在血管中凝固。原因在于: 1、体液抗凝系统: ① 丝氨酸蛋白抑制物: ②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③ 蛋白质C系统: ④ 肝素: (三) 、抗凝系统 2、细胞抗凝系统: 网状内皮系统对凝血因子、组织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的吞噬。 3、正常血管内皮完整光滑 4、血液不断流动,即使血浆中有一些凝血因子被激活,也会不断地被稀释运走。 5、血液中具有纤溶系统,能促使纤维蛋白溶解。 (四)、凝血过程的加速和延缓 1、凝血过程的加速 ① 加钙:Ca2+在凝血过程中,不仅具有催化作用,而且参与形成催化激活凝血的复合物。 ② 维生素K:促使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以加速凝血。 ③ 局部适宜加温:加速凝血酶促反应,加速凝血。 ① 除钙剂: 柠檬酸钠→与Ca2+形成不易电离的可溶性络合物→血Ca2+↓ 草酸铵或草酸钾→与Ca2+结合成不易溶解的草酸钙→血Ca2+↓ ② 降低血液温度 ③ 应用抗凝剂:如肝素,抗凝血酶等 ④ 保证血液接触面光滑 2、凝血过程的延缓 三、止血栓的溶解 生理意义:使血液经常保持液态,血流通畅,防血栓形成。 激活物 纤溶酶原 纤溶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 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 (BLOOD GROUP AND TRANSFUSION) 第四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三节 生 理 性 止 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第二节 血 细 胞 生 理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血 细 胞 一、血液的组成 血 液 血 浆 plasma 血细胞 blood cell 红细胞 erythrocytes 白细胞 leukocytes 血小板 platelets 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 血 浆 蛋 白 65-85 g/L 白蛋白 40-48g/L 球蛋白 15-30g/L 纤维蛋白原 维持血浆的胶体渗透压,调节水平衡;维持酸碱度;运输。 防御;运输。 与血液凝固有关 二、血量 (blood volume) 循环血量 储存血量 70-80 ml/Kg 4.2-4.8 L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比重:1.050-1.060 (二)、粘度: 来源于液体

文档评论(0)

135****60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