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学讲义-李赛美.pptVIP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伤寒学》讲义 伤寒论教研室 李赛美 勤奋不辍,传承发扬 第一节 伤寒学定义 对象 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及历代医家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 内容 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内涵、外延与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基本规律; 目的 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与疗效。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组成部分,中医主干桥梁课 第二节 伤寒学的形成与发展 《伤寒论》地位: 是中医经典著作 是我国第一部阐述外感病并兼述杂病的辨证论治医著, 是我国第一部将理法方药一脉贯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医学著作,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基础。 自唐代以来,一直是临床医生必读课程 对日本、朝鲜、南韩医学也有深刻影响。 《伤寒论》学术成就 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 创造性提出了六经辨证体系。 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与方法 创制与保留了大量疗效卓著的方剂 奠定了中医药制剂技术的基础。 《伤寒论》学术渊源 从《内经》到《伤寒论》,第一次实现中医学史由“理”到“治”的质的飞跃,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同出自《伤寒杂病论》, 一偏外感,一偏内伤 。 《温病学》在《伤寒论》基础上对外感病的理论、辨治方法不断补充与完善,并自成体系。 成书条件: 荆州的社会背景-局部繁荣发展 当时医药发展水平-医学理论、临床、方药相当成熟 当时疫疾流行 立志医学-具有创新精神、求实态度 宋本 宋代林亿校正(原刻本不复见) 赵本 明代赵开美复刻本 成注本 金代成无已《注解伤寒论》 《伤寒论》流传: 南北朝陶弘景《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隋太医令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唐代王涛《外台秘要》 日本的康平本与康治本《伤寒论》 敦煌出土医书残卷 (均在国外) 伤寒学发展: 晋唐时期:对《伤寒论》进行搜集、整理、编次,使散乱的仲景原书得以流传,并开创了方证相类的整理研究方法。 王叔和,是伤寒学派形成与发展的第一个关键人物 孙思邈,对《伤寒论》整理研究采用方证相类方法 六经本质探讨: 脏腑经络说(李时珍) 六经气化说(张志聪) 经界说(柯韵伯) 形层说(程郊倩、俞根初) 治法分经说(钱潢、尤怡) 《伤寒论》原文编次 重订修改(方有执、俞嘉言) 维护旧论(张志聪、陈修园) 以方类证(柯韵伯、徐大椿) 按法类证(钱潢、尤怡) 温病学派有较大进展 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论点与《伤寒论》表里先后治则 吴鞠通银翘散、桑菊饮与桂枝二越婢一汤 《温病条辨》承气汤系列与《伤寒论》承气汤 复脉汤系列与《伤寒论》炙甘草汤 《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医案》中大量和巧妙应用《伤寒论》方与法。 近代:受西方医学与日本伤寒学派影响 研究重点仍是对《伤寒论》六经本质的探讨与辨证论治阐发。 祝味菊认为六经本质是正邪相争 黄竹斋运用中西医理论解释六经本源 陆渊雷参合西医理论对六经病证进行阐释 恽铁樵认为六经为六种病变的界说 曹颖甫致力于临床 运用 现代研究 50年代:白虎汤治流行性乙脑,茵陈蒿汤治疗肝炎 60-70年代:通里攻下法治疗急腹症 80-90年代召开全国、国际性仲景学说研讨会1991年成立全国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 利用现代科研手段探讨证候本质、经方作用机理,辨证论治的规范化、定量化等均有显著进展。 日本《伤寒论》研究取得不可忽略成果。新加坡、法国对《伤寒论》也有一定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证候及汤方证病变机理和本质 方药功效及作用机理 诊法的规范化和定量化 治则治法的意义和作用 原文考证、注释及文理阐发 辨证思想和方法 第三节 伤寒学的确立 今后研究方向 学科必备条件: 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对象) 学术发展史、不同学术流派(历史) 稳定研究队伍、研究成果(队伍) 重要学术地位(地位) 伤寒学的确立 研究领域 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内涵、外延与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基本规律; 历史渊源 近1800年连续不断的学术研究与发展史,并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 研究人员 国内外一大批研究学者,著作3000种,医家600余家,自1950年至今,发表论文17000余篇。 学术地位 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基础,对中医临床各科,以及中医学基础、诊断学、方剂学、中药学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附:专家意见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三审意见: “本教材最大的改动是将历届的《伤寒论讲义》或《伤寒论选读》改成了《伤寒学》,改动很有必要,也很有胆量,既然研究《红楼梦》可称为“红学”,研究敦煌可称为“敦煌学”,为什么研究《伤寒论》不可称为“伤寒学”

文档评论(0)

celkhn02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