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俄苏之承看坚持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基调的必要性-中南大学学报.PDF

从俄苏之承看坚持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基调的必要性-中南大学学报.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俄苏之承看坚持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基调的必要性-中南大学学报

第 13 卷第 4 期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13 No.4 2007 年 8 月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 Aug 2007 从俄苏之承看坚持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基调的必要性 唐东楚,胡娅 ( 中南大学法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从前苏联解体到俄罗斯,尽管政治体制发生了巨变,但其民事检察制度却几经变化又回到了原点,最后 基本上保持了前苏联民事检察的原貌,其法律监督的基调仍然未变。深受前苏联监督基调影响的我国民事检察 制度的变革虽势在必行,但无论从宪政还是从理论正当性的角度来看,其法律监督的基调都不应该也不可能予 以改变。换言之,未来民事公诉的兴起,并不意味着我国现行民事抗诉监督制度的必然终结。 关键词:前苏联;俄罗斯;监督基调;民事检察;民事公诉 中图分类号:DF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07)03−0426−05 我国现行的民事检察制度深受前苏联模式的影 意义上的“ 国王的代理人”(或称国王的律师) ,也有别 响,是建立在列宁法律监督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始 于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体系中隶属于行 终以法律监督为基调。但由于过分强调法律监督, 政权的“政府律师”[3](23, 250) 。与“三权分立” 的资本主义 而忽视了民事公诉的职能。近年来,尽管立法没有 国家并不需要一个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不同的是,前 突破,但我国民事检察制度的改革,已经尝试由检 苏联实行的是“议行合一” 的宪政体制,需要一个保证 察机关就特定案件提起民事公诉,并且取得了一定 法制统一的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而苏维埃大会是国 效果。但学界有人提出,前苏联检察长监督制度和 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本身又没有能力去具体监督法律 我国现行的检察监督制度,是异化的检察权制度。 的执行,于是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结论,就 检察权与法律监督权的分离是我国检察制度变革的 被列宁顺乎逻辑地得出了[4](77) 。列宁指出:“检察长的 核心[1](147−152,219) ,应当建立以公诉权为核心内容的 惟一职权和必须做的事情只有一件:监视整个共和国 检察权制度。这样一来,容易使人想当然地将我国 对法制有真正一致的了解,不管任何地方的差别,不 民事公诉的再生,视为建立在监督基调基础之上的 受任何地方的影响”[5] 。针对当时计划经济所需的国家 现行民事抗诉监督的必然终结[2] 。然而,前苏联巨 干预,列宁指出:“我们不承认任何‘私人的’东西,在 变解体后的俄罗斯,虽然政治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 我们看来,经济领域中的一切都属于公法范围,而不 变化,而且也曾试图取消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 是什么私人的东西。我们容许的只是国家资本主 但在后来的实践中又将其予以恢复,这一舍一取的 义……由此必须扩大国家对‘私法’关系的干预;扩大 变化,最后的结果是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检察监 国家废除‘私人’契约的权力;不是把罗马法典,而是 督基调。如此看来,我国民事检察的法律监督的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