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缺铁性贫血及慢性病性贫血 塔城市人民医院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 高继勇 一、缺铁性贫血 ※定义 ※铁代谢 ※病因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定义 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储存铁缺乏影响血红素合成所引起的贫血。其特点是骨髓、肝、脾等器官缺乏可染铁,血清铁浓度、转铁蛋白饱和度及血清铁蛋白降低,典型的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铁代谢 ◎铁稳态 ◎铁的分布 ◎铁的转运 ◎铁的储存 ◎铁的排泄 1.铁稳态 人体存在严格的铁代谢调节机制确保体内铁始终处于正常生理水平。 关键:小肠铁吸收和机体铁需要之间的平衡 2.铁分布 男性铁总量为50mg/kg体重 女性铁总量为35mg/kg体重 66.7%----血红蛋白 3.3%------肌红蛋白 30%-------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 3.铁的吸收 部位----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食物在酸性环境中或者还原剂如维生素C存在----二价铁便于吸收 4.铁的转运 转铁蛋白正常33----35%与铁结合 转铁蛋白能与铁结合的总量----总铁结合力 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总铁结合力×100% 5.铁的储存 ?铁蛋白----溶于水,在细胞质中 ?含铁血黄素----不溶于水,主要在肝脾骨髓 6.铁的排泄 胆汁或粪便,尿液、出汗、皮肤细胞代谢。 男--0.5~1.0mg 女--1.0~1.5mg 病因 ?营养因素----幼儿、青少年、月经期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生理需要量↑) ?慢性失血----最常见原因之一:男性--胃肠道出血;女性--月经量过多,痔出血、消化性溃疡、食管裂孔疝、消化道憩室、息肉、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阿司匹林、反复献血、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 ?吸收障碍----全胃切除和胃次全切除后数年,慢性腹泻、小肠吸收不良综合症 临床表现 组织器官缺氧,口炎、舌炎、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皮肤干燥、毛发干枯脱落、指甲扁平、脆弱易裂和反甲,吞咽困难及异食癖。 实验室检查 ※血象 小细胞性贫血。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中心浅染区扩大。MCV↓、MCHC↓、MCH↓ ※骨髓象 幼红细胞轻度或中度增生,中幼红细胞比例↑。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最可靠标准 ※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 ※血清铁蛋白 20ug/L-储存铁减少;12ug/L-储存铁耗尽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血清转铁蛋白受体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确立是否系缺铁引起的贫血及引起缺铁的病因 鉴别诊断: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病和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低色素;慢性病贫血常有低铁血症,铁粒幼红细胞常减少。 治疗 ※※病因治疗 ※口服铁剂:硫酸亚铁(福乃得)、富马酸铁、枸橼酸铁、右旋糖酐铁、多糖铁复合物(力蜚能)、蛋白琥珀酸铁。有效者RC3~4天↑,10天高峰,2月左右--HB正常再用3个月,或血清铁蛋白50ug/L→补足储存铁 ※注射铁剂:右旋糖酐铁、蔗糖铁。注意不良反应,应慎重。适应证:口服后症状加重;铁吸收障碍;妊娠晚期贫血严重;口服虽减量仍不能耐受;失血速度超过吸收。 口服铁剂后贫血不改善 1.未按医嘱服药 2.诊断有误 3.出血未能纠正 4.同时伴发感染、炎症、恶性肿瘤、肝病或肾病 5.腹泻、肠蠕动过速、解剖异常 6.铁剂吸收不好 预防 及时治疗慢性出血灶。早产儿、孪生儿、妊娠期妇女、胃切除者、反复献血者预防性口服铁剂 二、慢性病贫血 定义:继发于慢性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的贫血。 机制:细胞因子(TNF、IL-1、INF)红系造血受抑;红细胞寿命缩短;铁代谢异常。 病因:慢性感染(肺脓肿、肺结核、亚急性心内膜炎、骨髓炎、慢性尿路感染、盆腔炎、脑膜炎、深部真菌感染及HIV等;慢性非感染性炎症,如:结缔组织疾病(RA、SLE、风湿热、血管炎,严重外伤、烧伤;恶性肿瘤(癌症、淋巴瘤、骨髓瘤、白血病) 临床表现:有慢性感染、炎症、肿瘤等病史,持续时间1~2个月。 实验室检查:正细胞性、正色素性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血清铁蛋白↑。骨髓可染铁增多,铁粒幼细胞数量↓;EPO↓。 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海洋性贫血。需除外本身疾病失血、肾衰竭、药物导致骨髓抑制剂肿瘤浸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