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循环经济示范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甘肃循环经济示范区

附件5: 甘肃循环经济示范区 国务院2010年12月24日正式批复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这是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第一个地区性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在甘肃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也是国务院决定的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级示范区。 《总体规划》明确给予该地区包括产业、财政、税务、金融、技术支持、资源共享等10条含金量较高的支持政策;筛选出了甘肃省循环经济的重点支撑项目,共72大类,预计涉及投资资金2133亿元。 《总体规划》明确,到2015年,将立足建成甘肃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着力打造16个产业链条,逐步形成覆盖全省的七大循环经济专业基地:即兰州、白银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循环经济基地,平凉、庆阳煤电化工、石油化工循环经济基地,金昌有色金属新材料循环经济基地,酒泉、嘉峪关清洁能源、冶金新材料循环经济基地,天水装备制造循环经济基地,张掖、武威、定西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基地,甘南、临夏、陇南生态循环经济基地。市场人士称,与地方城市建设相关的行业将成为该区域经济规划的最大受益者。此外,对相关的农业股也构成利好。 功能 运用生态学规律把区域内的社会经济活动组织成若干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流程,在生产和消费的源头努力控制废弃物的产生,对可利用的产品和废物循环利用,对最终不能利用的产品进行合理处理处置,实现物质生产、消费的“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最大限度地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循环经济总体规划 甘肃是我国的资源大省,具有较大的资源优势,位居全国第一的矿种有10个,前五位的矿种24个,此外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再生能源十分丰富。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资源型产品与下游产品比价的扭曲,以及资源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资源优势并没有为甘肃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利益,相反却形成了过度依赖资源的产业结构,有些老矿山面临资源枯竭。甘肃资源型产业的另一个特点是发展方式粗放,资源利用水平低下,万元GDP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0%,必须通过发展循环经济,逐步使“两高一资”变为“两低一资”,才能实现甘肃的可持续发展。另外,甘肃的工业结构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发展循环经济是确保国家生态安全的现实需要,也是调整产业结构、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现实选择。 《总体规划》确定甘肃省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分两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目标(2009年—2010年):为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相协调,在现有32户国家和省级试点企业、10个省级试点园区、4个试点城市的基础上,把试点提升为示范,并使示范企业增加到6个。在全省范围内打造16条循环经济主导产业链,重点建设“兰白”、“平庆”、金昌、“酒嘉”、“张武定(定西市陇西县)”等七个循环经济基地。 第二阶段目标(2011年—2015年):在经过第一阶段的重点突破和全面铺开后,继续深化省级试点示范工作,到2012年,使省级示范试点企业达到100家,示范试点园区达到36家,示范试点城市增加到8个,并选择50家企业重点培育为示范企业。到2015年,建立起循环型农业、工业、服务业产业体系,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得到完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资源出产率等指标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重大进展,成为国内发展循环经济的省级示范区。 规划重点:打造16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以不同行业的骨干企业为龙头,围绕资源的循环利用、节能减排和产业链延伸,培育发展横向关联配套、纵向延伸拓展的产业网络,形成以下16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依托金川集团和金化集团,打造有色与精细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   依托酒钢集团等企业,打造冶金—资源综合利用—冶金化工—新材料产业链;   依托酒钢集团、中科宇能等企业,发展风电设备制造业;   依托兰州石化、银光集团等企业,打造石油化工—特色精细化工一体化产业链;   依托白银公司、中铝兰州分公司、中铝连城分公司、甘肃稀土集团等企业,打造有色金属及废弃物采选冶—深加工—再生—再加工产业链;   依托长庆油田、庆阳石化等企业,打造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产业链;   依托华能集团、华煤集团、庆阳煤田等企业,打造煤电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   依托靖煤集团、窑街煤电、国电靖远发电公司等企业,打造煤电—建材—综合利用产业链;   依托中核四0四厂等企业,发挥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等清洁能源优势,打造河西“陆上三峡”;   依托兰石集团、兰州电机公司、星火机床公司等企业,打造设备制造—回收—再制造产业链;   依托白银公司、中铝兰州分公司、甘肃稀土公司等企业,打造资源高效利用—节能环保产品—新型材料产业链;   依托长开厂、213电器公司、电传所、电缆厂和华天集团、天水6931工厂、天光半导体等企业,打造西部电工电器工业基地和集成电路封装基地;   依托天水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等,打造养殖—沼气—种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