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优雅、诙谐的曲调特点。 2.尝试用不同嗓音及肢体动作表现不同性格特点的猫咪。 3.感受与同伴一同歌唱、游戏的乐趣。 准备: 1.各种各样猫咪的幻灯片 2.音乐磁带 3.毛线球 4.猫耳朵头饰 5.角色标识物(爱心、网球、领结、皇冠) 一、情境导入 1.师(出示猫咪图片):这里有各种各样的猫咪,你最喜欢哪一只,为什么? 2.师:那你们猜猜这只厉害的猫咪会发出怎样的叫声? (师(小结):原来不同猫咪的叫声各不相同。各种各样的叫声可以表示不一样的心情,就像我们人说话一样。 二、发声练习 1.我要玩毛线球。 (1)师(出示毛线球):小猫咪很喜欢玩毛线球。你们想不想玩啊?试试看能不能用小猫咪叫声来表达你们的心情,看看我能不能听懂你们的意思。 (2)请个别幼儿示范,教师即兴解读幼儿模拟的小猫叫声。 (3)全体幼儿尝试用各种叫声来表达想玩毛线球的情绪。 2.我会玩毛线球。 (1)师:小猫还会和毛线球玩游戏呢。看到毛线拉得长长的,小猫的叫声就长;看到毛线拉得短短的,小猫的叫声就短。(教师拉出不同长度的毛线,让幼儿尝试进行相应的长短音探索。) (2)师:小猫还会根据毛线球位置的高低来叫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呢。 (教师手拿毛线球在空中划出高低弧线,让幼儿尝试进行相应的高低音转化。) 三、学习歌曲 1.教师引出情境,完整范唱,引导幼儿初步感受歌曲内容与旋律。 师:(播放四张幻灯片)宠物店里有四只小猫咪,它们都想和我们做朋友。究竟选哪一只小猫做朋友呢?先听听它们是怎么介绍自己的,我们再做决定好吗?(教师连续范唱两遍,第一遍不加动作,第二遍加入小幅度提示性动作,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2.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梳理不同猫咪的性格特征。 师(小结):笑眯眯的是可爱猫,动个不停的是调皮猫,打着领结、看上去特别精神的是帅气猫,露着牙齿、很厉害的是威风猫。 四、分角色轮流唱 1.用角色标示分组并确定角色。 (1)幼儿戴上猫耳朵头饰,教师将原来围成半圆形的小椅子的间距稍作调整分成四组,分别将爱心、网球、领结、皇冠角色标志物贴在每组的椅子靠背上。 (2)师:看懂这些标志了吗?可爱猫、调皮猫、帅气猫、威风猫的家都在哪里?现在老师要长长地叫一声“喵”,你们想当什么猫就赶紧坐到相应的位子上吧!“喵——” 2.教师戴上猫耳朵头饰,逐一佩戴爱心、网球、领结、皇冠等角色标识物,分别用不同的音色完整范唱歌曲,引导幼儿关注音色、旋律变化与猫咪性格特点的关系。 (1)教师跟随伴奏范唱可爱猫和威风猫的演唱风格 (2)教师放慢速度清唱示范帅气猫、调皮猫的演唱风格 (3)引导幼儿清晰模唱,熟悉歌曲 的旋律、节奏及音色。 3.幼儿完整学唱,尝试表现不同性格特点的猫咪。 (1)幼儿通过对比,分析角色特点。 (2)幼儿按四种猫的特点逐一演唱整首歌曲(用变化后的歌词唱),教师用动作提示歌词顺序以及角色特点。 (3)鼓励幼儿用变化音色的方法来表现不同性格特点的猫。 五、游戏:选猫咪 以选猫咪为情节引导幼儿按原歌词进行表演唱,要求幼儿用肢体动作、表情、音色来表现不同性格特点的猫咪。 师:真是一些会唱歌的猫咪啊。现在请猫咪一边唱一边来表演,我摸谁的脑袋,谁就跟我走,然后和我一起去选其他的猫咪,最后回家。 1. 多元体验——教材选择的初衷 这是一首带有蓝调爵士曲风的乐曲,旋律跨度较大,优雅、慵懒中带点俏皮的风格给人以独特的听觉感受。为了让幼儿更为形象地感知、体验这首乐曲的特点。我尝试将之填词改编成可供幼儿欣赏并演唱的歌曲,并通过四种形象鲜明的猫咪角色,为幼儿提供理解并深入演绎的支架。不同的音色便于幼儿辨识和表现可爱猫和威风猫的性格特点,旋律的跳跃与流畅可以对应地表现调皮猫和帅气猫的性格特点。四种角色的设置为后续的分角色接唱、表演唱等留下了空间。 2. 从容享受——教学设计的追求 为了让音乐学习更轻松一些,我将发声练习中的声音的长短、粗细、高低变化等一些即将在歌曲学习中运用的经验自然地与游戏情境融合在了一起。 为了让音乐感受更充分一些,我的范唱也非一成不变,而是采用了变换角色、加入伴奏、用动作暗示等多种方法。幼儿通过反复聆听、体验,累积着对音乐的感受,不知不觉地产生了跟唱的意愿。 为了让音乐表达更从容一些,我尽量给予幼儿更多的心理支持。比如,反复出现的简单易懂的角色标志性动作,接唱指挥中前置的目光提示等,都能化解幼儿的焦虑情绪,帮助幼儿在小步递进中享受自我挑战的乐趣。 为了让活动过程更流畅一些,我将规则提示巧妙地隐含在材料和组织方式中。比如,一个毛线球可以聚焦幼儿的目光,形象地提示发声要求;爱心、领结、皇冠等角色标识物可以使幼儿迅速实现角色转换:在“喵——”声中上位可以满足幼儿自主选择角色的需要,使之沉浸在游戏情境中。 3. 反复演绎——教学延伸的思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