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讲义(十六)通常诉讼程序证據课件.ppt

民事诉讼法讲义(十六)通常诉讼程序证據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事诉讼法讲义(十六)通常诉讼程序证據课件.ppt

* ... * ... * ... * ... * ... 民事訴訟法講義─(十六) 通常訴訟程序─證據 * 18年 證據、證據方法、證據資料 證據 意義─認定事實及確定習慣、地方法規、外國現行法之根據 證據係當事人證明陳述屬實之資料 證據係法院認定事實真偽之資料 廣義:證據方法及證據資料 狹義:證據資料 指稱運用證據之行為時→證明或舉證 證據資料:證據方法經調查後所得資料 * 18年 證據方法 意義 當事人提出之人、物,以證明、釋明陳述屬實之方法 法院依當事人提出之人、物,以認定、判斷事實真偽之方法 * 18年 類型 以人為證據方法 人證─證人(§298) 鑑定─鑑定人(§328) 當事人訊問(§367之1) 以物為證據方法 書證─文書(§341) 勘驗─勘驗標的物(§364) * 18年 證據方法 證人→證言 鑑定人→鑑定意見 文書→文書內容 勘驗標的物→標的物特性 * 18年 證據資料 證言 鑑定意見 文書內容 標的物特性 * 18年 證據力(證明力、證據價值、證據之憑信力):證據方法經調查後,所生認定應證事實之效果 證據原因─得心證理由:證據資料與應證事實之關聯原因 證據能力─人、物得為證據方法之資格(適格) * 18年 證明vs.釋明 證明:當事人提出證據,以使法院確信其主張、抗辯屬實(產生堅強心證)之行為 釋明:當事人提出證據,以使法院大致相信其主張、抗辯(產生薄弱心證)之行為→ §284 不需遵守嚴格證據程序→ex:證人未具結 * 18年 嚴格證明vs.自由證明 嚴格證明:依本法明定證據方法及舉證程序所為證明 訴訟標的之事實 自由證明:非依本法明定證據方法及舉證程序所為證明 特殊習慣法、地方法規、外國現行法及特殊專門性經驗法則 職權調查之事項 * 18年 證據種類 本證vs.反證 本證:有舉證責任當事人提出之證據 反證:無舉證責任當事人提出之證據→使法院對本證之確信有所動搖或懷疑 實務用法 反證:反駁法律推定事實之證據→理論上係本證 反證:被告提出證明抗辯之證據→原、被告均可能反證 * 18年 直接證據vs.間接證據 直接證據:直接證明應證事實(主要事實)之證據 間接證據(情況證據):證明間接事實或輔助事實,據以推認應證事實之證據 區別 主要事實:法律要件事實 間接事實:證明主要事實之事實 輔助事實:證明證據能力、證明力之事實 * 18年 補充 間接本證vs.間接反證 間接本證:有舉證責任當事人提出間接證據→依經驗定則大抵推認應證事實 間接反證:無舉證責任當事人提出間接證據→依經驗定則大抵推認應證事實不存在 使法院對間接本證之事實上推定有所動搖或懷疑 * 18年 問題:原告主張被告駕駛白色汽車撞擊所騎機車左側,致原告受傷倒地,有證人可證,且機車左側把手有白色油漆 間接本證所證事實:原告人車倒地受傷、機車左側把手有白色油漆、被告駕駛白色汽車、被告汽車右側後視鏡損壞 間接反證所證事實:原告曾騎車與白色汽車發生車禍、被告汽車右側後視鏡早已損壞 * 18年 證據對象 當事人主張事實有爭執者 應依職權調查事項 習慣、地方法規、外國現行法 經驗定則→§468 日常生活法則 專門科學定則 * 18年 主張責任vs.舉證責任(背景) 狹義當事人主義(辯論主義) 當事人主導訴訟資料(主要事實、證據資料)之主張、蒐集、提出 廣義當事人主義 當事人主導訴訟程序之進行(當事人進行主義)及訴訟資料之主張、蒐集、提出(辯論主義) * 18年 辯論主義之內涵 當事人未主張之事實,法院不得採為裁判之基礎 當事人不爭執之事實,法院不需調查,應採為裁判之基礎 當事人爭執之事實,法院調查範圍應限於當事人聲明之證據 * 18年 主張責任vs.舉證責任 主張責任:當事人不主張利己事實所負擔之危險(不利益狀態) 當事人不主張利己事實→非證據對象,法院不得採為裁判之基礎,縱事實於法院已顯著者(§278)亦同 舉證責任:當事人主張利己事實而有爭執者,有提出(聲明)證據證明屬實之責任 當事人不舉證→受敗訴判決 * 18年 客觀舉證責任vs.主觀舉證責任 客觀舉證責任(實質舉證責任、確定責任) 當事人主張之事實真偽不明(當事人所主張利己事實之存否,法院無法產生確信)時,依舉證責任分配法則,就該事實應負舉證責任當事人負擔不利益結果→當事人所主張利己事實不存在 * 18年 主觀舉證責任(形式舉證責任、證據提出責任) 當事人為使法院形成利己心證而努力提出證據之不確定狀態→避免發生法院心證不利己之不利益結果 * 18年 舉證責任之分配 概說 待證事實分類說vs.法律要件分類說 法律要件分類說之修正 危險範圍說(損害賠償訴訟) 利己事實說→實質類似法律要件分類說 * 18年 法律要件分類說(規範說) ─原理 當事人應就利己之法律規範要件負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