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学西渐之滥觞耶稣会士对四书五经的译介.PDF
2013年9月 浙 江 外 国 语 学 院 学 报 September 2013
第5期 JOURNAL OF 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No.5
中学西渐之滥觞:耶稣会士对四书五经的译介
谢露洁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高级翻译学院,广东 广州 510420)
摘 要:对于明末清初耶稣会士对四书五经的译介活动,过去认为是在分散和无序状态
下进行的,同时代人之间很少彼此通气,不同时代的人之间也少有承袭关系。 对这一译介活
动及译作的全面梳理表明:译者内部存在种种联系并在各自翻译选择中透射出明确的翻译
需要意识;礼仪之争这一历史背景作为儒籍翻译的起因和催化剂,其作用不容忽视;这次中
学西渐的前因后果将有利于当下的中学传播。
关键词:耶稣会士;四书五经;礼仪之争;翻译需要
- - -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2074(2013)05 0107 06
一、引言
明清科技翻译被认为是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二次翻译潮,主角是来华传教的耶稣会士,而他们也同
①
时不自觉地成为了中学 西渐的传播主体。 如果将这双向交流的效果进行对比,或许可以说他们在后
者中的活动更成功些。 的确,传教士们带来的西方文明曾积极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但送上门
来的科学知识所激起的涟漪始终只是隐现于宫廷、上层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池中,并且随着礼仪之
争的激烈演进而走向沉寂。 相比之下,耶稣会士主动选取并致力西传的儒家经典却在欧洲激起了一
滩鸥鹭,成就了欧洲汉学的同时也确立了他们自身作为中学西渐滥觞的伟绩。
二、翻译活动及译作详述
②
这里首先全面梳理耶稣会士对四书五经的译介活动 。 “在亚洲传布天主的福音,是成立于1540
[1]
年的耶稣会最初的任务之一。” 在还未形成明确行动计划的传教伊始,范礼安(Alexandre Valignani,
1538—1606,意大利人,1573年来华)就认为“训练赴中国传教士最重要的一条是学会阅读、写作、讲
述中文并熟悉中国的文化、行为方式与风俗”[2]353 ,并让利玛窦(Mathieu Ricci,1552—1610,意大利人,
1582年来华)翻译四书,认为“这是将来用一种意味深长的方式向中国基督徒清晰表达基督教义的必
要的预备”[2]355。 可见,“知己知彼”是最初进行翻译活动的主要需要,而他们直击中国文化精神核心
的做法也反映出与难度成正比的传播基督福音的雄心。
[3]32
利玛窦从“一五八二年……八月抵澳门,立时研究华语” ,直到“一五九三年将《四书》转为拉
[3]46
丁文,微加注释” 。 他为了传教士能够融入中国文化社会所付出的努力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此译
[3]46
本现已失传,但在当时“凡传教师之入中国者,皆应取此书译写而研究之” 。 从晚于利玛窦一个多
世纪来华的傅圣泽(Jean⁃Francois Foucquet,1663—1739,法兰西人,1699年来华)的书信中,我们可得
知利玛窦之著作在传教士中仍起着“教材似”的教育作用,“我向他们分发我们老一辈传教士的一些著
[4]
作,其中有利玛窦神父的优秀著作” ,此处虽未提利玛窦所译之《四书》,但约可推出利玛窦的译作
- -
收稿日期:2013 07 25
-
作者简介:谢露洁(1984 ),女,湖北武汉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翻译学专业2011级博士研究生。
10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