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基础.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 (reticulocyte production index,RPI) 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指标,代表网织红细胞的生成相当于健康人多少倍。其计算公式为: 网织红细胞成熟时间:①健康人RPI为1。②RPI>3:提示为溶血性贫血或急性失血性贫血。③RPI<1:提示为骨髓增生低下或红系成熟障碍所致贫血。 六、网织红细胞计数 2.作为贫血治疗效果的观察指标 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在治疗前,外周血网织红细胞仅轻度增高(也可正常或轻度减少),有效治疗后2~3天网织红细胞便开始上升,7~10天达到高峰(可达10%以上)。治疗2周左右网织红细胞逐渐下降,之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才逐渐升高。 六、网织红细胞计数 贫血治疗有效时网织红细胞的变化 Ret#(×109/L) Days 六、网织红细胞计数 3.作为观察病情的指标 溶血和失血性贫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连续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可以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指标。如治疗后网织红细胞逐渐降低,表示溶血或出血已得到控制;如网织红细胞持续不减低,甚至更见增高者,表示病情未得到控制,甚至还在加重。 六、网织红细胞计数 七、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 定义 测定方法 质量保证 参考区间 临床意义 内容 七、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basophilic stippling cell)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残存的核酸(RNA)变性、聚集形成颗粒,经碱性染料(如美蓝)染色后,细胞内可见深染的颗粒;若经瑞氏染色,可见红细胞的粉红色胞质中有粗细不等的蓝黑色颗粒,故称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定义 (一)显微镜计数法 常规制备血涂片以甲醇固定和碱性亚甲蓝染色后,按网织红细胞计数方法,计数1000个红细胞中所见到的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数,计算百分比。由于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较少且分布不均匀,必要时可扩大红细胞计数的数量。 七、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 (二)质量保证 常规制备血涂片以甲醇固定和碱性亚甲蓝染色后,按网织红细胞计数方法,计数1000个红细胞中所见到的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数,计算百分比。由于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较少且分布不均匀,必要时可扩大红细胞计数的数量。 1.试剂应定期配制,以免变质沉淀。配制好的碱性亚甲蓝染液在室温下可保存2~3周,如有沉淀则需重新配制。 2.可适当放慢血涂片的干燥速度,使之形成较大的点彩颗粒。 3.计数时需选择红细胞分布均匀、无重叠的区域,必要时采用扩大计数域的方法计数。 七、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 (三)参考区间 <0.03%。 (四)临床意义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增多常见于铅、汞、铋、硝基苯、苯胺等中毒的患者,在职业病防治中常用于判断铅、汞等重金属中毒情况。此外在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白血病、恶性肿瘤、疟疾等也可见增多。 七、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 概念 测定方法 质量保证 方法学评价 参考区间 临床意义 八、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内容 红细胞沉降率(ESR)简称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自然下沉的速率 通常是枸橼酸盐抗凝剂,1:4比例,时间是1小时 ESR测定的常用方法有魏氏(Westergrem)法和自动血沉仪法 八、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概念 1.原理 血沉架放置按要求装血的血沉管1小时,读取上层血浆高度的毫米数值,即为红细胞沉降率 2.器材 Westergren血沉管、血沉架 3.简要操作 取抗凝剂0.4ml→加静脉血1.6ml,混匀→抗凝血注入血沉管→血沉管直立于血沉架1小时→判读结果 八、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一)魏氏法 (一)魏氏法 4.血沉影响因素 八、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变化 因素 评价 增快 血浆因素 纤维蛋白原、γ球蛋白和异常克隆性免疫球蛋白,α-、β-球蛋 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高 红细胞因素 大红细胞容易形成缗钱状,使血沉加快;各种原因的贫血 感染因素 某些病毒、细菌、药物、代谢产物和异常抗体等中和了细胞表面 的负电荷 药物因素 输入葡萄糖、聚乙烯吡咯烷酮、白明胶药物等 标本及物理条件 患者一过性高脂血症,标本溶血,血沉管倾斜,温度过高 减慢 血浆因素 清蛋白、糖蛋白及磷脂酰胆碱等增高,抑制红细胞缗钱状形成 红细胞因素 红细胞数量增多、大小不均或球形、镰形细胞增多,不利于缗钱 状形成 物理条件 血沉管不干净或血柱含气泡、温度过低 药物因素 服用阿司匹林、可的松、奎宁等 1.一次性真空血沉管(Vacuette移液管 )法 2.自动血沉仪法 八、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二)其他测定方法 ■ 准确 ■ 快速 ■ 方便 ■ 实用 (一)温氏法 1.原理 温氏(Wintrobe)法是利用血液中不同的有形成分比重的差异,将定量的抗凝血以一定的速度和时间离心后,血液中有形成分沉淀,读取压实红细胞层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四、血细胞比容测定 1.Wi

文档评论(0)

小云朵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