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行为心理与空间环境.ppt

  1. 1、本文档共10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是与不同的座位安排相适应的。他发现如果用长方桌进行谈话,一般情况人们最愿意选择桌子的任意一角的两侧,当两人竞争时则愿意长边相对而坐,在双方合作时他们的最佳选择是相邻而坐,在他们不需要如何交流时则对角而坐,互相不认识的人总是试图离他人尽可能远,当空间不允许时则采取角度的改变,以避免目光的接触。 * 5.3 空间环境与人际交流 人类的行为模式与空间的构成有密切的关系,这类研究中最早的是由费思汀格等进行的。 * * 私密性、个人空间、领域性与拥挤感之间的关系(Altm~) 前面的讨论中,一再提到帮助使用者建立控制感的重要性。控制感的建立一方面取决 于使用者的人格;另一方面,环境本身的私密性层次和领域特征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有 些环境本身就让使用者无法控制,对围护结构之外发生的一切都无可奈何。从生态知觉来 说,私密性层次和领域特征对环境的主人是一种“提供”,对外来的侵犯者则是一种“遏 制”o物质环境的生态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环境的生态。设计者和管理者的思路 是“管’’还是“提供”,其结果是“管”的结果不一定理想,可能会引起使用者被动消极 的心态甚至产生抗拒反应;提供条件让住户对户外环境人格化,会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使 之主动地去维护环境和创造更美的环境。 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的研究只是从一个侧面提出了一般性原理和设计者应该考虑的问 题,这些原理还需要结合阶级性、民族性、时代性,在设计实践中加以验证、充实和发 展。创造良好环境和解决环境问题,需要规划人员、设计人员、管理人员等多方面的共同 努力,建筑师纽曼在居住环境设计方面作出了榜样。 可以认为,社会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老百姓的生活细节组成的,对个人空间、私密 性、领域性、拥挤感、安全感与控制感等方面的研究,就是从不同角度了解和体察构成社 会生活主体的广大百姓的正当需要,这方面的研究也必将为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 划提供有益的启示。 * 5.4 捷径效应 所谓捷径效应是指人在穿过某一空间时总是尽量采取最简洁的路线,即使有别的因素的影响也是如此。帕森和劳密斯对穿过矩形展室的观众所作的观察表明了这一特征 * * 5.5 幽闭恐惧 幽闭恐惧在人们在日常生活多少会遇到的,有的人重些,有的人轻些。如坐在只有双门的轿车后座上、乘电梯、坐在飞机狭窄的舱里,总是有一种危机感,会莫名其妙地认为“万一”发生问题会跑不出去。原因在于对自己的生命抱有危机感,这些并非是胡思乱想,而是有其道理的。原因在于这几个空间形式断绝了人们与外界的直接联系。 * 现代建筑空间的构成日趋复杂庞大,这种相对隔绝与封闭的空间也相对多起来。这就会产生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避免人们产生危机感?有人对开窗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窗对于人的影响并不在于采光、通风,因为这些都可以通过其他的人工方法解决,窗使在封闭空间的人与外界发生了联系。由此可见与外界的联系对人的重要性。因此人们在处理这类封闭空间时总希望能有某种与外界联系的途径。如在电梯中、浴室中安装电话。 * 5.6 恐高症 自从人类的祖先离开丛林来到地上后,发展了新的平衡感觉,他们已不再能悠哉悠哉地荡于林间树梢,对高处产生了本能的恐惧感。登临高处,会引起人血压和心跳的变化,人们登临的高度越高,恐惧心理越重。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在一般情况是合理的或足够安全的设施也会被人们认为不够安全。如栏杆的高度是否够高、是否牢固。在这里人们衡量的标准主要的是心理感受。 * * 建筑师常凭直觉准确地把握使用者的这种需要,赖特(F.Wri蜘t)早年设计的切内Cheney)住宅对此作出了相应的处理:宅前设置了有挡墙的平台,行人的视线越过挡墙 顶部,恰好落到住宅起居室大门的上缘。居住者坐在室内时行人完全看不到他的身影,而 在需要时,居住者又很方便地走到室外凭靠挡墙与邻居、行人谈话,既使住宅生活不受干 扰,又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感受(图6-12)。 ‘ 中国传统文化中,家与园构成一个不可分 隔的整体。家是私密空间,园是半私密空间, 一片可耕种的土地。虽然受到财力与物质条件 的限制,但从居住环境的私密空间到公共空间 * 北京的四合院为例:由房间围合成对外封闭、 对内开放的院落。尽管后来大多数都成了杂院,但室内仍属于个人或家庭的私密空间,院 内则是全院居民共享的公共空间,而对外人来说,这里又是私密空间。院子的门通过过道对 着厢房的山墙,无论独门小院还是深宅大院,站在门外都不可能看到院子内部(图6-13)。 图6-13 北京四合院(选自荆其敏编著《中国传统民居百题》) 在一些新建的多层住宅楼前,用栅栏围出一定范围的空间作为住户的花园,不仅加强 了居民对户外环境的控制感和私密感,而且也是美化居住区环境、

文档评论(0)

哆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