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宽带功率放大器 ----第四大组第二支队 中期报告 1.电源部分 电源原理图: 问题一: 我们通过调节5.1K的可变电阻,当其电压值不再发生变化,测得正向最小电压和最大电压分别为+1.25V和+42.5V(使用的是28V变压器),负向最小电压和最大电压分别为-1.25V和-42.5V,所以我们就主观的以为正负电压的连续可调范围为1.25V~42.5V。当我们在不断调节滑阻的过程中发现,当电压在16V之前,电压的每个值都能取到,但是当电压调到16V左右时,电压直接跳到24V了,16V~24V这一区间内的电压都不能调到,24V之后电压又连续了,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我的思路: 开始时,我简单的认为可能是电阻的不连续导致了电压的不连续,可能是在16V~24V对应阻值之间,滑阻的阻值不是连续变化的,导致输出电压不连续了,后来想想滑阻的阻值主要是里面电阻丝的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的,滑阻制好后,横截面积固定了,所以控制阻值的只有电阻丝的长度了,所以阻值应该是连续变化的,排除了电阻的不连续导致电压的不连续的因素。不过还是动手验证了一下,通过测量发现,在这个电压区间段内电阻是连续变化的,所以彻底否决了这个可能性。 然后,我猜想可能是在16V~24V这个电压区间段内,输出电压随电阻的微小变化而发生骤变,比如输出电压与滑阻阻值大小构成下图的函数关系 当阻值改变很小时,输出电压值发生很大的变化。接下来就是进行验证猜想,将输出电压调到15V左右时,每次稍微拧一下,使其改变很小很小的阻值,测量出电压值,发现能稍微拧一点点,阻值比上次跳 跃的要小,基本上拧一点点,输出电压就改变2~3V, 所以可以认为只要再把每次调节的阻值理想化到无限 小,输出电压的每个值都能调到,只不过在16V~24 V之间电阻阻值的变化对输出电压的变化关系更为明 显。具体对应的函数关系要根据要根据电路图具体分 析。 U R 24 16 我的经验: 在线路布局方面不应该只注重追求美观,更应该考虑到其他一些因素。我在这方面就很欠缺,为了焊接方便,我把导线的绝缘皮都剥开了,全部都是用铜丝焊接的,这样一来,在使用时只要一个导体搭在两根线之间就会造成短路,从而烧坏电源。我们小组第一个电源就是因为这样短路烧坏了LM337,爆了一个保护二极管,导线烧断了一根,在焊接第二个电源时就注意到这个问题,焊接好就放木头上架空,避免发生意外短路。另外,建议焊接电源尽量使用粗点的导线。 2.功放部分 功放原理图: 问题一: 输入10mV的信号,输出为一条直线(输出为零) 我的思路: 第一步:检查三极管的引脚是否焊错,于是对照原理图和电路板上的焊接图一一检查,确定一致后,重新检查三极管引脚的分布情况,由于之前的引脚是按买元器件时老板查找的引脚分布焊接的,没有怀疑引脚的分布就焊接了(这是最大的疏忽),我把万用表打到hFE档,将备用三极管一一检查引脚,发现C945的引脚分布情况为EBC, 与老板查找的ECB不一致,于是又反复测几遍,还是EBC,于是又上网查找,我开始查找的是2SC945,引脚是ECB,又矛盾了,看看三极管上写着的是C945,于是又想会不会有C945,又进行查找C945,结果引脚确定了为EBC,老板给我们的是2SC945的引脚分布,我们的疏忽导致了这个简单的错误,其他的引脚情况与原先的一致。这里有个问题,就是在测C1202的引脚时,发现按CBE方向显示的数字是16(显示的是放大倍数),按EBC方向显示的数字是27,此时怎么确定引脚情况?我们最终是上网查找确定的引脚分布。 检查三极管是否被击穿。由于把三极管的引脚焊错了,而且已经通电实验过了,会不会导致三极管击穿了?于是把焊接好的三极管各引脚与电路断开,打到蜂鸣档,测任意两引脚之间的示数,再与备用的三极管测量的示数对照,一一检查后,发现三极管都未被击穿(指的是硬击穿,不能排除软击穿的可能,具体概念如下),为了预防软击穿,还是将三极管都更换。 硬击穿:是指一次性造成芯片内热,二次击穿,金属喷溅熔融,介质击穿,表面击穿和体击穿等使集成电路彻底损坏永久性失效。 软击穿:造成器件的性能劣化或参数指标下降,但没有完全损坏而形成隐患。在最后质量检测中很难被发现。在使用时,静电造成的电路潜在损伤,会使其参数变化,品质劣化,寿命降低,是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随温度时间电压的变化出现各种故障不能正常工作。 第 二步: 第三步: 逐级检查,逐级调试。先将差分放大级与后级断开,输入一个10mV的信号,在差分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测量信号,发现信号在差分电路前的集电极信号还是合适,当进入差分放大电路时,输出信号的相位合适,与输入信号的相位相差180度,但信号没有放大,可能是静态偏执不合适,于是将两个4.7K的电阻换成10K的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远红外磁疗贴产品技术要求标准2024年版.docx VIP
- 台儿庄古城导游词及景点讲解词.docx VIP
- 中级绿化工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DB51T1511-2022FDIS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影响评价技术规范.pdf VIP
- 电动自行车车棚安装施工方案.docx VIP
- 太阳能光伏路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VIP
- QB_T 4045-2010 聚氨酯家居用合成革安全技术条件.pdf VIP
- 航空气象法律法规讲解.ppt VIP
- 某某垃圾场填埋场突发环境应急预案正本-备案2025年第二版.doc VIP
- 2025江苏省数据集团第二批招聘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