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 470—92
电站锅炉过热器和再热器试验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1992-05-16批准 1992-11-01实施
1 总则
1.1 过热器、再热器是锅炉设备的重要部件,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锅炉运行的安 全
性和经济性,为保证过热器和再热器安全、经济运行,发现过热器、再热器存 在
的缺陷,寻求保证其安全运行的条件,从而制订锅炉合理的启停及运行方式, 特
制订本导则。
1.2 本导则的适用范围为电站锅炉,对有过热器的工业锅炉亦可参照引用。
1.3 过热器、再热器试验应具备下列条件。
1.3.1 锅炉已经过燃烧调整,并持续运行半年或三个月以上。
1.3.2 高压加热器能正常投入。
1.3.3 调温装置运行正常并调节灵活。
1.4 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要进行过热器和再热器试验。
1.4.1 新型机组(含进口机组)投产后的鉴定、验收试验。
1.4.2 发现过热器、再热器超温爆管,或蒸汽温度达不到设计值,需要查明原因 时。
1.4.3 过热器或再热器系统进行改进的前后。
1.4.4 锅炉燃料性质或运行方式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过热器、再热器安全运行 时。
1.4.5 其他情况下,认为有必要所进行的试验。
2 试验内容及方法
2.1 负荷特性试验
2.1.1 稳态试验:
2.1.1.1 在制造厂规定的参数保证值的负荷范围内到额定负荷之间,等间距地选取
3~4挡进行试验。由额定负荷逐级降低,尽量保持蒸汽压力和温度为额定值。
2.1.1.2 根据不同的试验等级,每一工况下稳定0.5~1h后,测量记录1.5~ 2h 。
2.1.2 动态试验在电负荷变化率为3%~5%额定负荷下进行。
2.1.3 试验中如发现过热器或再热器超温或蒸汽温度超过限值时(按规程规定的汽
温上、下限值) ,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整,直至恢复正常。
2.2 给水温度变化试验
2.2.1 试验在额定电负荷下进行,除给水温度外,其他运行参数保持在设计值。
2.2.2 试验分为高压加热器全投(设计给水温度) 、停一半高加和高加全停(给水温度
最低)三个工况,每一工况下稳定0.5h后,测量记录1.5~2h 。
2.2.3 试验中如发现过热器或再热器超温,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加大喷水量、调整 燃
烧器摆角等) 。当用尽手段仍无法控制超温时,则中止该工况下的试验,恢复正 常
运行。
2.3 调温特性试验
2.3.1 该项试验的目的是,了解调温装置的调温幅度,掌握过热器和再热器在各种 不
同调温工况下的运行特性。
2.3.2 调温特性试验在额定电负荷下进行,除蒸汽温度外,其他运行参数均保持在 设
计值,燃料量基本不变。
2.3.3 试验中蒸汽温度的高限值以其管壁金属温度不超温,或汽轮机运行规程规定
的汽温最高允许值为限;低限值以运行规程规定的最低允许蒸汽温度为准。当发 现
超温或蒸汽温度达不到最低允许值时,可使用调温手段使汽温恢复到允许值范 围。
2.3.4 对喷水或表面式的调温装置,减温水量可在制造厂的设计范围内分三挡进行
试验(每挡间减温水量的差值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每一工况下稳定0.5h后,测量 记
录1.5~2h 。
2.3.5 对摆动式燃烧器的调温装置,试验时一般以燃烧器摆角“0 °”(水平位置) 为
准,再分别上摆50%、75%、100%和下摆50%、75%、100%。每一状态为一 试验
工况,各稳定0.5h后,再测量记录1.5~2h 。
2.3.6 对烟气挡板的调温装置,试验时可将烟气挡板开度分成25%、50%、75%、100%
四挡,每挡为一个工况,各稳定0.5h后,测量记录1.5~2h 。
2.3.7 对汽-汽热交换器的调温装置,试验时旁通阀开度由零逐级增加至25% 、50%、
75%和100%,再依次回复到关闭状态,观察其对再热蒸汽温度的影响。每 一开度
下稳定0.5h后,测量记录1.5~2h 。
2.3.8 对烟气再循环的调温装置,可先在一台再循环风机运行的情况下,调节风机 出
口烟气挡板开度为30%、60%、100%时进行一组试验,再开启第二台风机进行 同
样的试验,以全面了解其调温性能和调温幅度。每一工况下稳定0.5h后,测量 记录
1.5~2h 。
2.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L/T5126-2001《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试验规程》.pdf
- DL/T5128-2001《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pdf
- DL/T5141-2001《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pdf
- DL/T5148-2001《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pdf
- DL/T5152-2001《水工混凝土水质分析试验规程》.pdf
- DL/T5163-2002《水电工程三相交流系统短路电流计算导则》.pdf
- DL/T5166-2002《溢洪道设计规范》.pdf
- DL/T5168-2002《110kV~500kV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及评定规程》.PDF
- DL/T5171-2002《电力水文地质钻探技术规程》.pdf
- DL/T5192-2004《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总布置设计导则》.pdf
- DL479-1992《静态距离保护装置技术条件》.pdf
- DL493-2001《农村安全用电规程》.pdf
- DL501-1992《架空送电线路可听噪声测量方法》.pdf
- DL508-1993《交流(110-330)KV自容式充油电缆及其附件订货技术规范》.pdf
- DL511-1993《电站设备备品配件分类与编码导则》.pdf
- DL560-1995《电业安全工作规程(高压试验室部分)》.pdf
- DL778-2001《带电作业用绝缘袖套》.PDF
- DL784-2001《带电更换330kV线路耐张单片绝缘子技术规程》.pdf
- DL5014-1992《(330~500)kV变电所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技术规定》.pdf
- DL5028-1993《电力工程制图标准》.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