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目标    1、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理论内涵。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和诵读的要求。 3、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蕴涵的情感。;;清代桐文派 刘大櫆;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2、展示韵律   诗文的韵律音乐性首先体现在音顿的疏密、音尾的长短、音高的抑扬、音量的强弱几个方面有明显的对比,吟诵时应该有所变化。 一般来说,每个节拍的后一个字遇到平声时,可适当延长,遇到仄声时宜作停顿,可以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 ①音顿疏密对比。 ②音尾长短对比。 ③音高抑扬对比。 ④音量轻重对比。 ⑤音速徐疾对比。;;音频疏密对比;四言诗的节拍:“22”。 如: 窈窕 淑女,君子 好逑 五言诗的节拍:“23、212、221”。 如: 欲穷 千里目,更上 一层楼。 海内 存 知己,天涯 若 比邻, 白日 依山 尽,黄河 入海 流。; 七律或七绝一般是四三分,即前面四个字为一顿,后面三个字为一顿。 七言诗的节拍:“2221、2212、223” 。如: 孤帆 远影 碧空 尽,唯见 长江 天际 流。 乱花 渐欲 迷 人眼,浅草 才能 没 马蹄。 日啖 荔枝 三百颗,不辞 长作 岭南人。;练习:请给下面的诗歌划出节拍 杜甫《春望》: 国破 山河 在,城春 草木 深。 杜甫《望岳》: 会当 凌 绝顶,一览 众山 小。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 侧畔 千帆过,病树 前头 万木春。   ; 补充说明;   朗读时,每个字声音的长短也表现出朗读者对诗歌的理解;而正确地使用延长音,又能促进对诗意的准确把握。在正常的朗诵或诵读中,长短对比主要体现在停顿或延长的时间长短上。;简析:一般来说,停顿或延长的时间比较长,可以强调字所包含的感情。例如上词中的“悦”、“空”,就应该有一定的停顿。而韵脚一般要相应延长;尤其是???句的末字,其延长音能表现一种余韵,如“深”、“音”。 ;  练习   下面诗句的节奏或其韵脚的延长音注得有错误的是: a.天门/中断/楚江/开……?????? b.碧水/东流/至此/回…… c.两岸/青山/相对/出……?????? d.孤帆/一片/日边/来……;  ③音高抑扬对比 抑扬对比主要体现在字调高低与平仄的配合显示的音乐性上。;  如马致远“断肠人在天涯”,“涯”字是平声字,且开口度大,但却不宜读得高,而宜读得低。    又如,杜甫“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在” “狂”就应该读得比较高。;  ④音量轻重对比 语义有主次,便有轻重之别。古人写诗有“吟成五个字,用尽一身心” “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之说。因此我们在吟诵诗词时,对“断茎须”的画龙点睛之笔,务必加以强调。   在词或语句里念得加重的音叫作重音。重音又可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语法重音是句中的主要动词和表性状和程度的状语。逻辑重音是读者随情感的需要突出和强调的词语。 ; 举例: 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朗读时要处理好如下重音:“破吴归”“尽锦衣”“满春殿”“只今惟有”。“破吴归”“尽锦衣”“满春殿”等重音的处理能极尽勾践踌躇满志、耀武扬威、荒淫逸乐的神态,“只今惟有” 重读且作停顿,再将“鹧鸪飞”慢慢吟出,诗人对盛衰无常的慨叹、人事变迁的思考、在朗读中就能将其慢慢放大,并且清晰地显现出来。   我们在诵读时,对特别能体现情感的字词,要采用重音来突出和强调。; ⑤音速徐疾对比  长句一般比较舒缓,表达的情感比较柔和、沉痛、悲凉;因此,要读得比较缓慢、回旋。   短句一般比较急促,表达的情感比较轻快、愉悦。因此,要读得比较快捷、弹性。    例如,李白“将进酒”,长句短句的参差错落,与作者的情感变化相谐调,就要注意读出徐疾,读出变化。;;1、古汉语四声:平、上(shǎng) 、去、入 2、现代普通话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3、平声和仄声: A 平声:阴平,阳平。 如:“方”为阴平

文档评论(0)

annyls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