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新精品文档,知识共享! 名词解释:1.蛋白聚糖:一条或多条糖胺聚糖以共价键与核心蛋白形成的化合物。 糖蛋白:一种或多种糖以共价键连接到肽键上的物质。2.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和其它哺乳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机体又必需,需要从饮食中获得的氨基酸。3.两性离子:指在同一氨基酸分子上含有等量的正负两种电荷,又称兼性离子或偶极离子。4.蛋白质的超二级结构:指蛋白质分子中相邻的二级结构单位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有规则的、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5.蛋白质的结构域:蛋白质三级结构被分割成一个或数个球状或纤维状折叠较为紧密的区域,各行其功能,该区域称为结构域。6.蛋白质的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高浓度中性盐(如硫酸氨) ,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并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盐析。7.蛋白质的沉淀作用:在外界因素影响下,蛋白质分子失去水化膜或被中和其所带电荷,导致溶解度降低从而使蛋白质变得不稳定而沉淀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沉淀作用。 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蛋白质分子的天然构象遭到破坏导致其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蛋白质 热、在受到光照、 有机溶剂以及一些变性剂的作用时, 次级键遭到破坏导致天然构象的破坏,但其一级结构不发生改变。8.辅基:酶的辅因子或结合蛋白质的非蛋白部分,与酶或蛋白质结合得非常紧密,用透析法不能除去。 辅酶:某些酶在发挥催化作用时所需要的一类辅助因子,其成分中往往含有维生素。9.酶的活性部位:特异的氨基酸残基比较集中的区域,即与酶活力直接相关的区域。10.酶原:酶的无活性前体。 酶原的激活:酶的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导致酶原向酶转化称为酶原的激活。11.米氏常数(Km 值):用Km 值表示,是酶的一个重要参数。Km 值是酶反应速度(V)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max)一半时底物的浓度(单位 M 或 mM) 。米氏常数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不受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的影响。12.同工酶:是指有机体内能够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却有所不同的一组酶。13.酶的别构效应:又称为变构效应,是寡聚蛋白与配基结合改变蛋白质的构象,导致蛋白质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14.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通过增加底物浓度可以逆转的一种酶抑制类型。竞争性抑制剂通常与正常的底物或配体竞争同一个蛋白质的结合部位。这种抑制使 Km 增大而 Umax 不变。15.内含子:真核生物的 mRNA 前体中,除了贮存遗传序列外,还存在非编码序列,称为内含子。 外显子:真核生物的 mRNA 前体中,编码序列称为外显子。16.DNA 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DNA 分子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使 DNA双螺旋结构松散,变成单链,称 DNA 变性。 DNA 的复性:变性 DNA 在适当条件下,两条互补链可以重新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象,称为 DNA 的复性。17.分子杂交:不同的 DNA 片段之间,DNA 片段与 RNA 片段之间,如果彼此间的核苷酸排列顺序互补也可以复性, 形成新的双螺旋结构。这种按照互补碱基配对而使不完全互补的两条多核苷酸相互结合的过程称为分子杂交。18.Tm 值:DNA 在加热变性过程中,紫外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 50时的温度称为核酸的变性温度或解链温度,用 Tm 表示。19.氧化磷酸化作用: 在底物脱氢被氧化时, 电子或氢原子在呼吸链上的传递过程中伴随 ADP磷酸化生成 ATP 的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20.底物水平磷酸化: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高能磷酸键(或高能硫酯键) ,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 ADP(或 GDP)磷酸化生成 ATP(或 G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21.P/O 比值: 物质氧化时每消耗 1 摩尔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摩尔数, 即生成 ATP 的摩尔数,此称 P/O 比值。22.化学渗透学说:一种学说,主要论点是底物氧化期间建立的质子浓度梯度提供了驱动由ADP 和 Pi 形成 ATP 的能量。23.酮体: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者统称酮体。酮体主要在肝细胞以乙酰 CoA 为原料合成,并在肝外组织被氧化利用。24.酰基载体蛋白 ACP:通过硫酯键结合脂肪酸合成的中间代谢物的蛋白质(原核生物)和蛋白质的结构域(真核生物) 。25.转氨基作用:一个 a‐氨基酸的 a‐氨基借助转氨酶的催化作用转移到一个 a‐酮酸的过程。26.重组修复:这个过程是先进行复制,再进行修复,复制时,子代 DNA 链损伤的对应部位出现缺口, 这可通过分子重组从完整的母链上, 将一段相应的多核苷酸片段移至子链的缺口处,然后再合成一段多核昔酸键来填补母链的缺口,这个过程称为重组修复。27.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用简单的前体物质合成生物分子的途径。28.联合脱氨基作用:转氨酶与 L‐谷氨酸脱氢酶或腺苷酸脱氨酶联合作用脱去氨基酸

文档评论(0)

哆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