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专业优秀论文 扩大的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至斜坡及枕骨大孔腹侧区的应用解剖学研究.doc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专业优秀论文 扩大的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至斜坡及枕骨大孔腹侧区的应用解剖学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典文档 下载后可编辑复制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专业优秀论文 扩大的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至斜坡及枕骨大孔腹侧区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 经鼻蝶入路 枕骨大孔腹侧区 三维重建 应用解剖学 摘要:本研究拟通过斜坡区的应用解剖学研究,旨在掌握扩大的经鼻手术入路。 目的: 1、为扩大的内镜下经鼻斜坡及枕骨大孔区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通过对斜坡及枕骨大孔腹侧区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学描述和测量,掌握斜坡及其周边的解剖特点,建立该手术入路的解剖标志点及安全操作范围。 2、结合当今先进的医疗影像设备,探讨内镜解剖、断层解剖以及影像解剖之间的比对关系。 3、通过在新鲜尸头标本上完全模拟内镜下斜坡区的手术操作,进一步验证手术标志点的实用性,验证并确定手术安全范围、避免术中误伤重要解剖结构。而且对于今后经鼻内镜手术器械的之制作及改进提供解剖学依据。 4、为今后研制经鼻入路至斜坡与颅颈交界区虚拟手术软件积累经验,为该手术入路的广泛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 材料与方法: 1.干性头颅标本20个,进行骨性颅底斜坡周围解剖标志点的测量;福尔马林固定完整头颈部标本20例,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完全模拟经鼻手术入路,解剖观察经鼻蝶至斜坡及枕骨大孔腹侧区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特点,确立手术标志。并利用游标卡尺(精度0.02mm)和圆规,测量该区域手术入路相关的重要解剖结构。测量翼管、咽鼓管咽口、破裂孔、舌下神经外口、颈内动脉管、寰枢椎处椎动脉、寰枢椎处颈内动脉、枕髁前缘内侧距正中线的距离。测量前鼻棘距咽结节、枕骨大孔前缘中点、寰椎前结节的距离。参照国内骨性颅底斜坡区的各结构的形态、测量及毗邻关系以及断层解剖进行对照、SPSS13.0软件统计学分析研究。 2.新鲜完整头颈部标本5例,利用直径为4mm,长度为18cm的0amp;#176;及30amp;#176;鼻内镜及部分内镜器械,完全模拟内镜经鼻入路。验证确定的手术标志,了解内镜下手术区的解剖学特点。 3.新鲜尸头标本的64排CT骨性结构三维重建、动脉内灌注氧化铅后的血管三维重建及1.5T MRI平扫后影像资料之间的影像解剖学对比研究。 4.随机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64排头颅螺旋CT扫描资料,进行颅底重要解剖结构的CT测量及手术通道涉及的重要骨性标志及血管的三维重建,并将测量结果与固定标本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5.临床研究:扩大的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至斜坡及枕骨大孔腹侧区应用解剖学研究应用于临床,进一步明确术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关键的解剖结构。 结果与讨论: 1.骨性斜坡的测量骨性斜坡由枕骨基底部和蝶骨体共同构成,向前上约呈45amp;#176;角倾斜。斜坡上界为鞍背,下界为枕骨大孔前缘,其两侧毗邻破裂孔、岩枕裂、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内口等结构。枕骨大孔前缘至鞍背的距离为(45.51±2.60)mm,枕骨大孔前缘的厚度为(3.45±0.69)mm,舌下神经根穿经枕骨大孔侧壁的舌下神经管出颅,两侧舌下神经管内口的间距为(25.55±3.07)mm;蝶鞍底至两侧内耳门下壁连线的垂直距离为(20.1±1.8)mm;岩枕裂的后端为颈静脉孔,孔的内侧有颈静脉结节,该结节距颈静脉孔神经部约1~2cm,结节的后下方为舌下神经管的内口。中斜坡骨质厚度为(7.19±1.23)mm。 2.内镜经鼻颅颈交界手术的手术标志包括:中鼻甲、后鼻孔、咽鼓管咽口、鼻咽部粘膜、头长肌和颈长肌、枕骨大孔前缘中点、寰椎前结节。经鼻入路完全暴露颅颈交界区,最短距离为(89.60±2.52)mm,蝶窦前下壁和下斜坡磨除范围分别以两侧翼管和破裂孔为界,各自距中线距离:翼管左侧(9.25±0.55)mm、右侧(9.19±0.50)mm,破裂孔左侧(10.64±0.83)mm和右侧(10.75±0.84)mm。 3.颅底斜坡区相关解剖结构的观测 3.1 颈内动脉岩内段颈动脉管以膝部为界分为垂直段和水平段。颈内动脉自颈动脉管外口垂直上升,继而折转向前内呈水平方向走行至破裂孔,折转向上进入颅腔,续为海绵窦段。颈内动脉岩内段除在颈动脉管入口处有致密纤维组织附着使之固定于岩骨下面外,易于自颈动脉管结缔组织分离。分为垂直部和水平部。其重要毗邻关系是垂直部的入口与后方颈静脉球窝间的骨板。 3.2 Dorello管及其内容物Dorello管是位于上斜坡外侧呈不规则形的骨纤维管道,其内主要有展神经和岩下窦等通过。展神经在颅后窝硬膜入口处位于后床突下方,在颅后窝岩斜坡硬膜内几乎垂直上行达Dorello管入口处,继而呈扁平状经过Dorello管的外1/3或中1/3。岩下窦起自海绵窦后部,与展神经伴行穿Dorello管,经岩枕裂至颈静脉孔注入颈内静脉。 3.3 颈静脉孔的形态和毗邻颈静脉孔为岩枕裂后端的扩大部,位于下斜

文档评论(0)

sevena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