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都防策略
开放、交叉对照研究,共40名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接受起始剂量氨氯地平5 mg/天或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天,治疗期12周,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评估了两药降压效果。结果显示,苯磺酸氨氯地平平稳控制清晨高血压效果优于硝苯地平(P<0.02) * 络活喜降压同时不引起脑血流量降低 研究入选20名患者入选标准:年龄20岁;至上次缺血性症状至少经过3周并有稳定神经痛;有过脑血管缺血事件(包括短暂性缺血发作); 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没有服用任何降压药 记录血压,接受胸片、血常规等检查。血流量通过Xe-SPECT测量 结果表明:与基线相比使用络活喜组收缩压下降了27mmHg,p=0.00001,舒张压下降了16mmHg,p=0.000002. 脑血流络活喜组和基线组也有了很大不同,除双侧大脑前动脉平均值血流下降了1mL/100g,其余组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上升。 双侧大脑半球平均值上升0.2mL/100g, 双侧大脑中动脉平均值上升0.6mL/100g 双侧大脑后动脉平均值上升0.7mL/100g 双侧小脑球平均值上升3.1mL/100g 综合以上两图,我们可以得到结论:络活喜?降压同时不引起脑血流量降低。 * * 基于络活喜如此平稳的控制血压,2006年关于络活喜与其它降压药物对比,减少卒中的荟萃分析当中,络活喜体现出了显著的优势。 我们看到以PREVENT、 CAMELOT、IDNT三个研究进行荟萃分析,与安慰剂相比,络活喜可显著减少患者卒中风险达40%,具有统计学差异。 在以ALLHAT,CAMELOT为基础的与ACEI的荟萃分析中,络活喜组比ACEI显著减少卒中风险达18%,具有统计学差异。 与我们临床中经常可以看到的一种药物ARB相比,在IDNT和VALUE研究的荟萃分析中,络活喜与厄贝沙坦以及缬沙坦相比显著降低卒中风险高达16%,具有统计学差异。 在和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相比,络活喜显著降低卒中风险达14%,具有统计学差异。 综上所述,络活喜在减少卒中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优于安慰剂,优于ACEI,优于ARB,也优于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是减少卒中的一个理想的降压用药。 * 新共识的极高危I与原专家建议一致,即缺血性卒中或TIA有动脉-动脉栓塞证据或有脑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证据者即为极高危I。这些患者再发卒中的危险程度最高,无论LDL-C水平,要立即启动强化他汀治疗,LDL-C目标值为2.1mmol/L(80mg/dl)或降低幅度40%。 * 研究显示,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显著增加卒中的再发风险。 这是对705例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345例超声显示大动脉损伤,随访期最长42个月(平均28个月)。结果显示,卒中后1年内再发卒中的患者百分比,在没有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患者为10.9%,而有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患者,卒中再发比例增至24.%。 (点击动画)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使再发卒中发生率增加120%。 *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斑块有稳定和不稳定斑块。它们都可以导致缺血性卒中,但机制有所不同。 首先来看稳定斑块:稳定斑块有一个厚的纤维帽和薄的脂质核心,象“皮厚馅小”的饺子,比较稳定,不容易破裂。稳定斑块的体积可以不断增大,使脑供血动脉的管腔逐渐变窄。当血管腔严重狭窄或完全堵塞时,可发生低灌注性的脑卒中。 下面来看不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的纤维帽薄而脂质核心较大,象“皮薄馅大”的饺子,非常容易破裂。不稳定斑块破裂使胶原和脂质外露,从而诱发凝血反应和血栓形成。形成的血栓有2个转归。一个是血栓脱落,随血流流向远端,堵塞远端血管;另一个是血栓不脱落,而在斑块局部不断增大,形成原位血栓,最终堵塞血管。这两种情况均导致血栓性脑卒中。 *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机制确切,毋庸置疑。但小血管卒中是否与动粥相关? 一项尸检研究发现,对10个患者主要涉及内囊的11个梗塞灶进行病理切片学检查。并对受影响的穿支动脉跟踪解剖,发现9例穿支动脉梗塞,其中7例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其中2例由穿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所致,4例由穿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狭窄所致,1例由载体动脉动粥病变堵塞穿支动脉口所致),另2例穿支动脉梗塞1例由纤维玻璃样变引起,1例梗塞性质不确定。 由此看来,不只大血管卒中,很多小血管卒中也与动粥病变关系密切。 * 无论入院前是否使用他汀入院后越早启动他汀治疗预后越好 1.0 0.8 0.6 0.4 0.2 0.0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使用他汀的起始时间 死亡风险率 Cox 回归模型 再次使用他汀的时间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死亡风险率 Cox 回归模型 1.0 0.8 0.6 0.4 0.2 0.0 入院前已使用他汀者 入院前未使用他汀者 Flint AC, et al.S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