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波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三篇.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波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吴波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篇一)一生谨慎,两袖清风;百年铁骨,不愧净尘 吴波,这个名字对于财政系统以外的人来说,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因为他没留下舍生取义的壮举,没说过激荡岁月的豪言,用当下时髦的话讲,没有爆料,无可炒作。可是,当我踏进财政部的大门开始工作那天起,吴波这个名字就经常耳边在响起。他是新中国财政部第五任部长,离开我们已经10年,离开“第一财长”的位子也已经20多年,可是他又好像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因为…… 他,一生谨慎,对待工作之一丝不苟的态度,已经让人词穷到无法形容。财政部每年审批的项目、资金无数,当你做任何一次审核,任何一项测算,都会有前辈告诉你,当年吴部长在财政员工“建菜园的项目”上,是用篱笆围墙还是拉铁丝网,要求做两套方案对比选择最经济实惠的,最终比较下来,拉铁丝网可以省20元。无需教诲,不必多言,听了这个你就应该知道该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过手的每项预算和审批,你就应该自觉的领悟何为财政精神。如此的例子举不胜举。他经常说虽然财政部每年有千亿元的资金,但都是税务员们从纳税人那里几元几角甚至几分钱收上来的,是人民的血汗钱。为国家节约每一元钱,应当是财政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有的榜样带给你的是满腔热血的斗志,而有的楷模给你的是温润的滋养、身体力行的教育,让你明白什么是融入血液的精神,什么是大道至简的情怀,吴老,是后者。 他,两袖清风,生前克己奉公,身后毫无保留。“房子”,一个多么能触动人心的词汇,一个可以引无数青年竞折腰的物件儿,北京的房子均价应该在三万以上了吧,而吴老两次遗嘱要求还给国家的那两套“黄金地段”的房子,保守估计上千万了吧。可是他没有留给后代,没有变价销售,他全部无偿退还给国家!因为他说他参加革命,成为一个无产者,没想过购置私产给后代。我想,这两份看似轻飘飘的申请还房的遗嘱,恐怕是对“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最好诠释,对“共产主义战士”的最高敬礼!他去世后,留下的遗产总共才几万元,他让我知道原来“两袖清风”不是一个夸张的比拟手法,它可以是真实的描述性语句。现在社会是有些浮躁的,有人“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有人巴不得开通所有的社交软件来炫富,有人拿着老百姓的钱建官邸,有人用房子来装现金……这些浮躁的气息炙烤着每个人的灵魂,而吴老的精神却如那早春的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最朴实无华的行动演绎最高贵的情操,如那珠玉发着恒久而温润的光芒,让你得到坚守自我的力量。吴老的儿子吴威立先生曾做诗形容自己的父亲,“不向故国夸紫骝,一生谨慎唯运筹。桑梓一支夕阳曲,清风盈袖月满楼”,前半段说了事业,后半段讲了人生,现在读来,贴切至极。 近期有很多报道在讲述吴老的事迹,形容他的词汇很多是淡然,平静,慈眉善目,和蔼可亲。可是细细追溯吴老99年的人生岁月,我却想用“百年铁骨”来形容。因为他年轻时在旧军阀部队里,几次宁可丢掉饭碗,也不与邪恶为友,不以人民为敌;因为他主持湖南赈灾,在随时会丧命的危险处境里,与贪官污吏智斗,使赈灾粮款免遭贪污,拯救了数万灾民;因为他端着国民党政府陕西公路局长的饭碗,为延安和共产党做事,营救了大批红军,后来干脆放弃官禄投奔延安,加入了革命队伍;因为他在“文革”时期被批斗,却从不向上、下级推卸责任,说财政的工作是我负责,如果有错,是我一个人的错…… 如果灵魂也有重量,我不知道该在天平的另一端放置多少砝码才能撬动起吴老的净尘之灵。如果吴老泉下有知,一定会因为今天一个个财政人对他高山仰止,追随他的步伐,学习他的精神而感到安慰。 “面完达摩十年壁,换得金刚百炼身,今日灵山问证果,此生犹愧净无尘”,谨以此文,缅怀吴老。 (篇二)时代呼唤吴波精神 2015年2月6日,《光明日报》刊发了纪实性散文《一位财政部长的两份遗嘱》,讲述了新中国第五任财政部部长吴波奉献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光辉一生。文章一经发表便在读者中引发了强烈反响,并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上广泛传播。大家纷纷挖掘并传颂有关吴老的故事。为响应财政部向吴波同志学习的号召,也为了编辑工作的需要,我查阅了很多关于吴老的资料和报道,从《一位财政部长的两份遗嘱》开始,“吴老”这个形象一点一点在我的脑海中清晰起来,并愈发厚重。当我看到他在遗嘱中反复强调要归还给财政部的两套住房坐就落在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4号楼时,我的内心不禁一惊,因为我办公的地点在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我忽然间感觉到由距离亲近而带来的一种陌生的熟悉感,虽然我们从未谋面。这种奇妙的熟悉感让吴老和他的故事在我的心里生动起来。我想,他的身影应该和我所能见到的每一位普通老人一样,那样真实而写满了故事。 来去无尘 身后无产 “我参加革命成为一个无产者,从没有想过购置私产留给后代。因此,我决定不购买财政部分配给我的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4号楼1101、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