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王绩《野望》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眺望原野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 望 ? 王绩(唐) ? 王绩( )代( )字( )常居东皋,号( )。绛州龙门人。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清高自恃,放诞纵酒,其诗多写饮酒及隐逸田园之趣,赞美嵇康、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以抒怀才不遇之苦闷。语言朴素自然。也能文。有《王无功集》)。 诗人 东皋子 (约589—644) 唐 无功 作者档案 写作背景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之时。 皋,水边地。东皋,地名,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 薄暮:傍晚,薄,接近。 徙倚:徘徊。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出作者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失意情绪。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傍晚在东皋向远处眺望, 译文: 赏析: “望”字点题,交代地点、时间,人物心情。“徙倚”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矛盾,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独自徘徊而心里无所依托。 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 译文: 赏析: 写远景、静态,侧重宏观描绘。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清冷的色彩。)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译文: 放牧的人赶着牛群返回了,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得鸟兽归来了。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颔联: 颈联: 写近景、动态,写人。 承“望”字,紧扣“薄暮” 白描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译文: 举目相望竟没有一个认识的人,我只好吟唱着那首《采薇》,怀念古代隐士伯夷和叔齐了。 赏析: 可能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所以三仕三隐,寄情于诗酒。 彷徨、孤独、苦闷。 主题概括 这首律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彷徨、孤独、苦闷的情怀。 写作特色 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朴素清新,流畅自然。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象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1、运用白描,写静态的远景,侧重宏观描绘的诗句: 2、写动态的近景的诗句: 3、交代时间、地点、作者心情的诗句: 4、运用典故,表达作者只好追怀古代隐士,抒发了彷徨、孤独、苦闷的情怀的诗句: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B.首联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C.颔联和颈联,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动态与静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D.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x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