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颌窦癌 第三节 咽部(鼻咽癌) 病理与临床: 鼻咽癌是鼻咽部粘膜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以南方常见,中老年发病率高。好发于鼻咽侧后壁和软壁,常见于咽隐窝及附近。本病恶性程度较高,早期易发生淋巴转移。 MRI表现: 鼻咽癌常导致一侧咽隐窝变浅消失或病变侧鼻咽壁增厚,软组织肿块,鼻咽腔两侧不对称。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介于肌肉与脂肪组织的信号之间。 增强后肿瘤呈中度强化。 MRI表现: 肿瘤可破坏颅底骨质见颅底骨皮质黑线消失,髓质高信号脂肪信号减低。冠状面扫描可发现肿瘤自鼻咽部向颅内侵犯情况。以增强扫描显示最好。 MRI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较CT敏感,易区分增大的淋巴结和流空血管。还可见耳咽管阻塞导致的乳突炎、鼻窦炎等。 鼻咽癌 第四节 喉恶性肿瘤(喉癌) 病理与临床: 喉癌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5%,好发于50—60岁以下的男性中老年人。吸烟、饮酒、空气污染和病毒感染为可能的发病因素。喉癌以声门区粘膜浸润增厚、乳头状结节最多见,但常可发生声门上、下区致咽喉痛、喉部不适、声带固定、声音嘶哑、喉腔变窄、可发生呼吸困难等症状。晚期喉癌向喉旁间隙生长,可破坏喉软骨,扩展至喉外,引起淋巴结转移,亦可向肺、肝、肾、胃和脑部转移。 MRI表现: 喉镜和活检是确诊喉癌的主要方法。 MR检查可发现喉部肿瘤的位置及大小。肿瘤信号一般T1WI呈略低信号,T2WI较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呈不同程度强化。MRI冠状位可显示肿瘤上、下扩展的范围及侵犯情况,喉腔受压的程度。不需增强可发现局部淋巴结转移,这些对于制定治疗方案有极大帮助。喉软骨破坏时MRI不如CT敏感。 病理与临床: 中耳乳突炎是耳部最常见疾病,急性者好发于儿童,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咽口及管腔粘膜充血、肿胀、纤毛运动障碍致病菌侵入中耳及乳突引起。中耳及乳突气房粘膜充血水肿,白细胞渗出,继而为脓。 一、急性中耳乳突炎 MRI表现: MR上见中耳及乳头部粘膜增厚,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积液较多时可见气-液平面。如伴有积血,则T1WI、T2WI均为较高信号。 急性中耳 乳突炎 急性中耳乳突炎 病理与临床: 急性中耳乳突炎治疗不彻底,迁延日久,可转为慢性中耳乳突炎。慢性中耳乳突炎因慢性感染引起鼓室黏膜增厚或伴有肉芽组织增生或息肉形成角化上皮和胆固醇混合形成的胆脂瘤。一般病程较场,反复发作。 二、慢性中耳乳突炎 MRI表现: MRI上炎性肉芽肿,T1WI多数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为高信号。增强后可强化。 胆脂瘤平扫多不均匀,T1呈略高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常见局部骨质吸收破坏。 中耳乳突炎 慢性中耳乳突炎(胆脂瘤) 腮腺混合瘤 病理与临床: 腮腺混合瘤又称多形性腺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本病常见于30—50岁青壮年。早期无明显症状。以腮腺无痛性肿大就诊。 MRI表现: MRI为腮腺内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边缘光整,信号均匀。T1WI为等信号,T2WI为较高信号,周边可见低信号薄壁包膜。肿瘤较大时可发生坏死、囊变和钙化。瘤体内见低信号纤维间隔及钙化,常提示为混合瘤。 六、蛛网膜囊肿 病理与MRI表现: 蛛网膜囊肿分先天性和后天继发(外伤、感染、手术后)两种。常见于侧裂池、鞍上池、枕大池,原发者可推压局部颅骨形成压迹。 MRI上蛛网膜囊肿信号与脑脊液信号一致,但囊液内含蛋白和脂类成分时T1WI信号略高于正常脑脊液。 蛛网膜囊肿 第六节 新生儿脑疾病 (略) 第七节 脑变性病变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AD)临床与病理: 又称老年性痴呆.以老年女性多发。大多数65岁以后起病,患病率与年龄增长成正比。本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发性变性疾病,病因未明。病理改变是弥漫性皮质萎缩,主要以额叶、颞叶与海马区较明显。临床上以记忆丧失、抽象思维和计算受损、人格和行为改变为特征。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MRI表现: 主要为弥漫性脑萎缩,以额叶、颞叶前部及海马较著。MRI图象上线性测量海马萎缩常做为早期诊断Alzheimer病的可靠性指标之一。还可见侧脑室颞角和三脑室扩大。 橄榄脑桥小脑萎缩 临床与病理: 橄榄脑桥小脑萎缩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病理改变为严重的小脑、小脑中脚、 脑桥腹侧以及橄榄核萎缩。 临床表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CACM 1270-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脓毒症.pdf
- 合作供货合同协议书范本.docx VIP
- 广州工商学院《高等数学(II)》2025 - 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docx
- Unit 1 School Life Lesson 2(课件)2025-2025学年度冀教版英语四年级上册.pptx VIP
- 2020年一建《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真题(含答案解析).pdf VIP
- 化工安全生产实务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初级)知识点必刷题详解.docx VIP
- 2025贵州毕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招聘1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申请中英文成绩单的办事程序-广州大学教务处.doc VIP
- 前置胎盘的诊断与处理指南(2020版).docx VIP
- 广州工商学院《高等数学Ⅱ》2025-----2026学年期末试卷(A卷).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