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国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研究-中国气象局.PDF

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国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研究-中国气象局.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国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研究-中国气象局

1、成果综述 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国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项 目 编 号】GYHY200906019 【研 究 周 期】2009 年 11 月—2011 年 12 月 【项目负责 人】高歌 【项目骨干成员】周月华、王静爱、田红、李林、李帅、姚俊英、朱业玉、章国 材、李兰、史瑞琴、李红梅、唐为安、朱红蕊、姬兴杰、王晾晾、尹圆圆等。 【项目承担单位】国家气候中心 【项目协作单位】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安徽省气候中心、青海省 气候中心、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气候中心、河 南省气候中心 【主要研究成果】 项目围绕气象部门的需求,研究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技术和方法。通过三年的 研究,完成了预计的考核目标。选取五个示范区(河南、湖北、黑龙江、青海、 安徽)六种主要气象灾害 (干旱、暴雨洪涝、低温冷害、霜冻、雪灾、冰雹)进 行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和评估技术方法研究。主要成果如下: 1. 初步建立了示范区的风险数据库(集)。 2. 基于示范区,以承灾体暴露度和脆弱性为基础,研究确定了六种灾害的 致灾临界气象条件,研究了历史致灾临界气象条件格点数据的获取方法,对致灾 临界气象条件的历史序列数据进行概率统计,分析不同重现期可能的损失,即风 险分布。 3. 总结六种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方法技术,完成相关技术手册。 4. 完成五个示范区六种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绘制系列图。 5.超额完成了黑龙江低温冷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子系统的建设。 6.人才培养和论文发表也都超出了既定的目标。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气象灾 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研究人员。已发表论文共 35 篇 (第一、第二标注),1 篇 SCI。 (二)创新点及解决的关键技术 1.系统地收集了五个示范区六种主要气象灾害灾情、社会经济信息、农业 产量、农业气象、遥感、水文、地理信息等方面的资料,初步建立了相关数据 库(集)。收集资料种类多、时间序列长、空间分辨率提高,大大填补了研究 缺资料的不足,较大程度地解决了资料瓶颈问题。 2.从理论和实用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发现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实质上是致灾 临界条件概率或超越某一概率的致灾临界条件的地理分布。形成了以致灾气象 条件、脆弱性分析及超越概率统计为核心的估计可能损失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及评估的技术理论方法和思路标准。基于此思路研究制定的致灾气象条件和风 险区划,与灾害及损失情况更加紧密,可用于灾害预警,防灾减灾更有针对性。 3. 研究确定了六种灾害的致灾临界气象条件、灾害-损失脆弱性曲线。 a. 暴雨洪涝,采用遥感技术开展动态承灾体数据建设;基于水文模型、降 水-流量-水位关系和特征水文参数开展致灾临界雨量的确定及中小流域临界面 雨量指标的逐步订正;基于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作物耐淹能力,确定受灾临界 指标;基于暴雨洪涝淹没模型开展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和评估技术研究。 b.干旱。采用灾损法、致灾因子及减产率确定致灾气象条件及不同灾害等 级对应的气象条件方法(降水量负距平、水分亏缺与减产率关系)、作物模型 法(生长季水分胁迫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等方法开展作物干旱脆弱性分析及 致灾气象条件的确定;几种指标开展风险区划结果对比。 c. 霜冻。基于历史灾情个例及最低气温,确定作物致灾临界气象条件及灾 害等级对应的气象条件。关键技术:作物安全成熟期的确定技术,考虑作物的 危险期。 d. 低温冷害。玉米延迟型冷害基于减产率确定低温冷害气象指标,分品种, 研究冷害指标和平均减产率的对应关系;建立减产率与致灾因子强度的脆弱性 曲线,不同玉米品种,△T5-9 每降低 1℃减产率的增加值分析。 e. 雪灾。建立牲畜死亡率和有效积雪量的脆弱性曲线;根据不同雪灾等级 标准下牲畜死亡率的大小及牲畜死亡率和有效积雪量的关系,得出不同雪灾等 级下有效积雪量。 f. 冰雹。构建了以冰雹灾损为自 (因)变量,两个关键致灾因子降雹最大 直径和持续时间为因(自)变量的冰雹灾损定量评估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完成 了灾损序列的构建,采用百分位数法,划分灾害等级,并确定相应的致灾气象 条件;建立棉花灾损脆弱性曲线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确定不同生育期不同程 度雹灾造成的损失率。关键技术有:冰雹记录插补技术;基于对流云合并的区 划结果验证技术。 4.研究了历史致灾临界气象条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