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与实践 冲压成形其他工艺
7.6.4冷挤压模具结构设计(1)冷挤压凸模设计反挤压黑色金属常用的反挤压凸模结构如图7.53所示。 图7.53反挤压凸模工作部分形状反挤压有色金属常用凸模结构如图7.54所示。当挤压纯铝薄壁件的凸模工作部分长度较长时, 图7.54有色金属反挤压凸模 图7.55为增加凸模的稳定性,可将凸模下端面开出工艺凹槽,如图7.55所示。(2)冷挤压凹模设计1)反挤压凹模反挤压常用凹模结构如图7.56所示。图7.56(a)为整体式凹模,极少使用,常用的是剖分式凹模。由于组合凹模预应力圈的预紧力在凹模的端面较小 ,在中央部分较大,故对在端面进行镦挤的凹模,应使成形部分表面低于凹模端面,如图7.56(f)所示。反挤压凹模型腔参数如表7.21所示。 图7.56反挤压凹模的基本形式 2)正挤压凹模如图7.57所示为正挤压凹模的几种结构形式。图7.57(a)为整体式凹模,它容易发生横向开裂,因而常采用图7.57(b)、图7.57(c)、图7.57(d)等剖分式凹模。正挤压凹模型腔参数如表7.22所示。 图7.57正挤压凹模的基本形式 3)组合凹模 ①凹模的结构凹模的结构总体可分为整体式和预应力组合凹模。组合凹模可分为两层和三层式结构。在实际工作时,必须综合考虑以下3个具体问题:a.在具体冷挤压工艺设计条件下,根据冷挤压单位挤压力的大小决定采用整体式、二层式或三层式凹模,根据凹模内壁、侧向压力(p凹)选择组合凹模形式(见表7.23)。 b.在已知凹模内腔孔径d1的条件下,决定各层凹模的直径d2,d3与d4。c.决定各层模圈径向(双向)过盈量u与轴向压合量C。②二层组合凹模二层组合凹模结构如图7.58所示,设计参数如表7.24所示。 图7.58二层组合凹模 图7.59三层组合凹模 ③三层组合凹模三层组合凹模结构如图7.59所示,设计参数如表7.25所示。径向过盈系数与凹模材料有关,可按表7.26选用。 ④组合凹模压合方法a.加热压合(热装)。将外圈加热到适当温度,套装到内圈上,待外圈冷却后将内圈压紧。热装时可不必加工出斜度。此法用于过盈量较小的情况。b.强力压合。将各配合面做成一定的锥度,在室温下用液压机进行压合。目前用强力压合较多,各圈接合面斜度一般取为γ=1°30′。各圈压合顺序如图7.60所示。若中圈硬度高,为避免将其压碎,则用图7.60(b)的顺序。拆卸时的次序应该是先压出凹模,再压出中圈。 图7.60预应力圈的装法 (3)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4)冷挤压凸、凹模材料的选择冷挤压凸、凹模材料选择的要求如下:①凹模与凸模是在2 500 MPa的高压下工作,因此必须具有很高的强度和硬度,才能避免本身的塑性变形、破坏和磨损。同时,还应当考虑因冷挤压过程中工作的温度可高达300 ℃,应如何使模具在这样高的温度下仍能保持足够的强度与硬度。②凸模与凹模在冲击条件下工作,应具有相当的韧性。③凸模材料应当有较好的抗弯强度。④模具是在冷热交变应力的条件下工作,故模具的材料应能经受这种考验。⑤模具材料必须是较易于切削加工。如表7.28所示为冷挤压模常用材料。 7.6.5冷挤压模具设计典型案例(1)大功率电容器外壳大功率电容器外壳的零件图如图7.61所示,其材料为纯铝1050A(L3),料 厚4 mm,大批量生产。(2)挤压方式的选择由图7.61可知,工件的冷挤压成形工艺方案有以下3种:①采用圆柱毛坯,镦粗成形凸缘部分;反挤压成形筒部。②采用圆柱毛坯,预成形杯形;正挤压达到工件要求。③采用圆柱毛坯,镦挤一次成形。比较以上3种方案: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案的挤压力较小。但第一种方案挤压时属法兰镦粗,凸缘R8处不易充满,易产生缺陷。第二种方案克服了第一种方案的缺点,但不能同时将底部凹台挤压成形,且模具结构复杂。在实际生产中,一般采用第三种方案,该方案挤压力大,要求模具具有较高的强度。(3)工艺性分析根据图7.61零件工作图结构形状分析,该零件不能用冷挤压成形的方法完全 图7.61大功率电容器外壳 图7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