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西北师范大学.DOC

2018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西北师范大学.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西北师范大学

201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拟推荐项目公示内容 项目名称:强激光场中原子分子性质及其机理的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推荐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推荐奖种:自然科学奖 主要完成人: 李鹏程,赵松峰,王国利,焦志宏,周效信 项目简介: 强激光场中原子分子性质的研究属于原子分子物理学与光学交叉的学科,目前是国际物理学重要的前沿研究领域,其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超快过程的测量方面。我们就原子分子在强激光场中的性质及其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方法来处理原子分子体系在激光场中的动力学行为,并利用这些方法对目前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强场中高次谐波及阿秒脉冲的产生、强场电离等现象进行了研究,解释了原子、分子在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奇特现象并阐明了发生这些现象的动力学机制。我们的研究成果(其中部分研究是与堪萨斯大学、台湾大学、堪萨斯州立大学的同行合作开展的)已先后发表在Nature Phot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tific Reports、Physical Review A、Optics Express、Journal of Physics: B等国内外物理学权威刊物上,共计70余篇(其中SCI收录49篇)。我们发表的文章被Nature Phot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s Reports、Phyical Review Letter、Physical Review A等国际物理学权威刊物他引了300次之多。我们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我们首次引入同步压缩(SST,Synchrosqueezing transform)时间-频率变换技术,并结合半经典理论方法分析了强激光场驱动铯(Cs)原子产生低能高次谐波的动力学机制[Nature Communications 6,7178(2015],这一研究成果为实验上实现真空紫外频率梳奠定了基础。同时,利用SST从理论上探索了强激光场驱动原子产生高次谐波过程中多重散射的动力学机制[Physical Review A 90, 041401R(2014)]。这一研究成果对于理解高次谐波的产生以及实验上实现超短阿秒脉冲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2)我们首次在自相互作用修正的优化效应势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结合考虑宏观传播效应的麦克斯韦方程,研究了惰性气体原子在强激光场中产生高次谐波的宏观介质演化效应[Physical Review A 88,053415(2013)],并与实验小组合作探索了低能高次谐波的动力学机制,发现在电离阈值以下利用控制原子束缚态可以产生共振增强相位匹配的高次谐波辐射[Nature Photonics 8,437(2014)]。 (3)我们探索了原子分子在组合场激光场中产生超短阿秒脉冲的新方法,提出了通过优化控制激光脉冲束形状,使得原子在激光场中产生高次谐波的截止位置和强度得到大幅度提高,从理论上获得了脉宽范围为5-30阿秒的超短脉冲,该脉冲宽度比目前实验上得到的最短脉冲43阿秒短得多。 (4)发展了一套研究原子和复杂分子发射的高次谐波在介质中传播效应的理论方法。我们率先将最新发展的定量重散射理论(即QRS 理论)用于研究传播效应对气体原子在激光场中产生高次谐波的影响,该方法具有计算量小、计算精度高的优点。 (5)我们研究了如何采用取向依赖的电离概率和高次谐波了解分子轨道中电子的分布情况,并为分子隧穿电离理论(MO-ADK)理论计算准确的分子结构参数,该研究成果对MO-ADK理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主要完成人情况: 排名 完成人 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创新性贡献 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1 李鹏程 副教授 西北师范大学 负责项目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实施,开展了重要科学发现中第1、2 和3项的研究工作,首创性地将同步压缩(SST,Synchrosqueezing Transform)时间-频率变换技术引入强场领域并取得了很好的结果。同时利用优化控制激光脉冲束形状,提出了原子分子在组合场激光场中产生超短阿秒脉冲的新方法,为超快过程的观测和控制提供理论上的支持,详见代表性论文[1]、[2]、[3]、[4]、[5]、[6]和[7]。 1、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计划青年学者(2016)2、甘肃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二等奖(2015),甘肃省教育厅 2 赵松峰 教授 西北师范大学 开展了重要科学发现中第2项和第4项研究工作,提出用啁啾激光和极紫外脉冲组合场与分子相互作用产生单个超短阿秒脉冲,并首次提出改进分子隧穿电离理论中用到的分子结构参数的有效方法,并为分子隧穿电离理论计算准确的分子结构参数,详见代表性论文[8,10]。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